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5篇 |
免费 | 239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6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14篇 |
口腔科学 | 56篇 |
临床医学 | 511篇 |
内科学 | 31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48篇 |
特种医学 | 169篇 |
外科学 | 475篇 |
综合类 | 1165篇 |
预防医学 | 437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39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39篇 |
肿瘤学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245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腮腺肿瘤类型复杂,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较为困难,本研究利用腮腺动态增强的定量参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病理证实的51例腮腺占位性病灶磁共振图像,共54个病灶,其中多形性腺瘤12个,Warthin瘤19个,恶性肿瘤8个,其余非肿瘤病变15个。腮腺动态增强图像生成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回流常数(Kep)定量位图,通过FAE软件提取影像学特征,建立鉴别腮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用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等指标对影像组学模型进行评价,判断腮腺良恶性肿瘤样病变鉴别的效能。同时,将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分别与恶性腮腺瘤进行影像组学比较分析。结果 腮腺动态增强定量图像通过特征提取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腮腺肿块良恶性的AUC、准确度、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0.612、0.844、0.500、0....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采用真武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吉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脾肾阳虚型DN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研究组给予真武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较对照组(78.5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DN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缓解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人N末端脂多糖结合蛋白 (tLBP)对细菌脂多糖 (LPS)致伤小鼠的保护效应。 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小鼠 70只 ,随机分为致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LPS 10 0ng;保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 10 0ngLPS 40mgtLBP;对照组 (8只 ) :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于注射后15、30min及 1、3、6、12、2 4h测定 3组动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含量 ,并观察其肝、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另设致伤组 2及保护组 2各 10只 ,分别腹腔内注射LPS 4 0 0ng及4 0 0ngLPS 40mgtLBP,观察伤后 2 4h内动物的死亡数。 结果 保护组 1与致伤组 1血清ALT含量分别于伤后 12、6h到达峰值 ,各为 (41.0 0± 4 .5 8)、(99.5 0± 6 2 .6 3)U L,前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后者 (P <0.0 1);两组血清TNF α含量均于伤后 3h到达峰值 ,各为 (35 .96± 7.33)、(42 .4 9± 4 .79)fmol ml,保护组 1的升高幅度低于致伤组 1。与致伤组 1比较 ,保护组 1肝细胞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未见肝细胞散在坏死病变 ;肺组织充血有不同程度减轻 ,肺泡腔内、支气管内炎性渗出明显减弱。致伤组2伤后 2 4h死亡 9只 ,保护组 2死亡 3只。 结论 初步认为重组人tLBP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对LPS致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CT三维重建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70例(76髋)DDH患者与54例(54髋)健康志愿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高度、颈干角、头心-千轴距、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髓腔冠状径、股骨髓腔矢状径、股骨髓腔最长径、股骨各断面髓腔扭转角、股骨峡部距小转子距离及髓腔开口指数.比较DDH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有无差异,分析DDH患者各解剖参数的相关性,并与国外研究中DDH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DDH组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股骨头高度[(4.82±0.95)cm与(5.18±0.57) cm]、头心-千轴距[(2.66±0.74) cm与(3.16±0.51) cm]、髓腔开口指数(4.12±1.05与4.53±0.65)及小转子远端40 mm处(LT-40水平)的股骨髓腔扭转角(46.86°±49.53°与66.38°±28.75°)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H组股骨头高度与头心-干轴距呈正相关(r=0.491,P=0.000),股骨头直径与股骨颈前倾角呈负相关(r=-0.443,P=O.001).散点图显示DDH组峡部以上不同股骨冠状面的扭转角差异较大且无规律.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股骨头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H患者股骨的解剖形态与正常股骨存在差异.对DDH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必须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对股骨畸形严重者应使用个体化定制假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肿瘤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8例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38.2±10.4)岁,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直径平均(2.8±0.9)cm。8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03.2±2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3±80.6)ml,肾周引流管平均留置(6.3±2.6)d,术后平均住院(8.3±1.6)d。术后平均随访(5.2±2.1)个月,患者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肾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可避免残留肾脏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肿瘤彻底切除的基础上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38例肾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患者采用全侧卧位,用3—4个套管针,镜下切开侧腹膜显露肾周筋膜前面,在肾动静脉根部分别用线结扎及钛夹钳夹后切断,低位切断输尿管,沿肾筋膜外完整切除肾脏及肿瘤,清扫肾门旁、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小切口取出肾脏。结果 手术时间75~250min,平均110min;出血50~300ml。均未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术中暴露良好,便于肾动静脉处理及淋巴结清扫,肾筋膜外切除肾脏完整取出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可减少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A20基因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抗凋亡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SD大鼠,制作重度TBI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30 min,在立体定向仪下向损伤灶周边皮质及损伤灶内多点注射脂质体-pcDNA3.1-A20和脂质体-pcDNA3.1空质粒.两组分别于术后12,24,48,72,168 h各取5只大鼠取脑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20基因的表达和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每组剩余的另10只大鼠于TBI后第1,2,3,4周,进行斜板试验测试其神经功能.结果 (1)实验组损伤灶周边A2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TBI后可见损伤侧皮质、海马分布有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以损伤灶周围皮质最为集中;两组的细胞凋亡均在TBI后72 h达到高峰.实验组TBI后12,24,48及72 h神经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3)伤后第4周,实验组临界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A20基因治疗能够起到抗损伤后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STN DBS)的不良事件。方法纳入行STN DBS的原发性帕金森病4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3~9年,观察术后不良事件。结果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微毁损效应44例、囊袋积液2例、颅内出血1例、嗜睡1例;未观察到任何装置相关不良事件;刺激或疾病相关不良事件:异动症15例、步态平衡障碍12例,焦虑抑郁状态6例,构音障碍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各4例,智能减退2例,少数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幻觉、睁眼困难等。7例患者因共存疾病死亡。结论 STN DBS大部分不良事件可以控制,术后个体化调整参数及药物,有利于减少STN DBS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9.
目的回顾寰枢椎脱位病例,建立其手术治疗的预后模型以评价预后。方法分析108位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以术后6个月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16分为阈值,收集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合并其他脊柱或神经系统疾病、术前m JOA评分、病程、MRI T2WI中寰枢椎水平颈髓有无高强度信号等7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数据并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采用内部验证(internal validation)方法分析,包括自助(bootstrap)法抽样、绘制吻合线(calibration plot)及计算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评价模型吻合力(calibration)与分辨力(discrimination)。结果预后模型为:logit(P)=-2.242 8+0.316 8SCORE-2.0357SIGNAL,其中SCORE指术前m JOA评分(0~17),SIGNAL指高信号(0="无",1="有")。AUC=0.808 1(0.725 9,0.890 3)。结论预后模型吻合力与分辨力均较理想,其中术前m JOA评分为保护因素,T2WI中异常高信号为危险因素,当logit(P)≥-0.728 2时可认为预后良好,模型虽有待完善,但已初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