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5篇 |
免费 | 239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6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14篇 |
口腔科学 | 56篇 |
临床医学 | 511篇 |
内科学 | 31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48篇 |
特种医学 | 169篇 |
外科学 | 475篇 |
综合类 | 1165篇 |
预防医学 | 437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39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39篇 |
肿瘤学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245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总结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15例,疝环(12.3±3.4)cm,采用小切口切除疝囊并进行腹壁塑形。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123.3±15.9)min。小切口长度5-8 cm,(6.0±0.9)cm。术中发现隐匿疝6例,一并予以修补。浆液肿1例。术后住院时间4-8 d,(5.3±1.2)d。1例术后疼痛持续〉3个月,无切口感染和肠道及腹腔脏器损伤。全组随访12-30个月,(19.9±4.7)月,无复发。结论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达到了腹壁塑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常规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并完全游离食管后,于远端食管近食管胃交界处用超声刀打开一长约2.5cm的小孔,置入一次性吻合器底钉座,用切割缝合型闭合器切断并闭合食管。在距离Treitz韧带15cm处分离并离断空肠,远端空肠提至食管底钉座处,在空肠远端食管置入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远端空肠断端,并加强缝合食管与空肠之间的吻合口。最后,空肠近端断端与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处以下55cm处的空肠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结果患者成功实施完全腹腔下胃癌根治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0min,出血150ml,术后无反流、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新型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4.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灌洗引流、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其中21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10例保留原内固定物,5例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经13~71个月随访,骨折愈合34例,部分愈合1例,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果严重,应及时诊治,采用多种方法积极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化学性医用胶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使用化学性医用胶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将补片与腹股沟管后壁黏合固定,并涂抹创面止血,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方法固定补片.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组均无伤口感染,无复发.手术时间试验组(38±5)min,对照组(42±5)min;术后24 h的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试验组2.5±0.6,对照组2.8±0.8;试验组术后局部血肿2例,未出现慢性疼痛,对照组术后血肿8例,慢性疼痛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化学性医用胶黏合固定补片和创面止血的效果良好,不增加术后复发率,可节省手术时间和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和局部血肿的发生.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edical chemistry adhesive in tension-free herniorrhaphy for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In this study, 100 patients with primary unilateral inguinal hernia were assigned to study group ( n = 50) and control group ( n = 50) during Jun. 2009 and Dec. 2009. Medical chemistry adhesive (n-butyl-2-cyanoacrylate, NBCA) was used in Lichtenstei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in study group and suture procedur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Patient demographics,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score 24 hours after surgery,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hronic pain and hematoma, recurrence rat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ranged from 12 months to 18 months.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or wound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In study group, no patient complained of chronic pain postoperatively, whereas in the control group, 6 patients ( 12% ) had a significant chronic pain. In study group, 2 patients (4%) had local hematoma after operation, whereas there were 8 ( 16% )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 P > 0. 05 ), but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in study group ( 38 ± 5 min and 2. 5 ± 0. 6)were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42 ± 5 min and 2. 8 ± 0. 8 ), ( P < 0. 05 ).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hemistry adhesive in tension-free herniorrhaphy for inguinal hernia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lower incidence of hematoma, less postoperative chronic pain an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带腹壁下动静脉的腹膜皮瓣修复面颊洞穿性缺损。方法先对口颊部鳞癌和面颊部恶性黑色素瘤行联合根治术,再应用腹膜皮瓣修复创面。该皮瓣包括脐旁皮瓣、腹直肌后鞘、腹膜及腹壁下动静脉,皮瓣大小为8cm×5cm~9cm×6cm。结果临床应用3例,术后皮瓣成活,有一例腹膜远端约2cm×1cm大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腹膜皮瓣是一种新的修复面颊部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鼻内镜径路治疗颅底疾病的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对112例颅底疾病行鼻内镜径路手术,其中脑脊液鼻漏39例,垂体瘤4例,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3例,蝶筛囊肿9例,蝶窦炎伴息肉2例,真菌性蝶窦炎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6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2例,脊索瘤7例,颅咽管瘤2例,鳞癌10例,未分化癌1例,乳头状瘤癌变2例。结果全组均在鼻内镜下处理,其中20例病变为次全切除,包括鳞癌8例、未分化癌1例、脊索瘤7例、颅咽管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2例。脑脊液鼻漏1次手术成功31例(79.5%),2次成功4例,3次成功4例,最终成功率100%。1例脑膜脑膨出术后2个月复发并伴脑脊液漏,内镜下再次手术成功。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11个月复发,改行鼻侧切开术。1例真菌性蝶窦炎术后4个月复发行再次内镜手术。1例脑脊液鼻漏术后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径路可以处理多种颅底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特别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8.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ar-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l)和可溶性VCAM-1(sVCAM-1)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结肠癌组织、17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和21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进行ICAM-1与VCAM-1表达检测,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ELISA法检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sICAM-1和sVCAM-1含量,分析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结肠癌组织ICAM-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织(P<0.05)及正常结肠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肠癌患者外周血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肠癌患者术后1周sICAM-1及sV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ICAM-1和VCAM-1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sICAM-1、sVCAM-1的检测可能成为监测结肠癌病情进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69.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8岁,2004年6月因右半结肠癌行根治术,术后一个月因咳嗽等原因切口处出现一可复性包块,诊断为"切口疝"并行缝合修补,术后很快复发.2005年10月行聚丙烯平片的无张力切口疝修补(Onlay术式),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反复流脓并最终形成多个窦道,切口及周围出现多个可复性包块.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表绿茶活性成分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大鼠7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将10mg/kg的EGCG置于2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2)对照组大鼠5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2h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和肾脏标本,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血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检测表明实验组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未见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线粒体的损伤减轻。结论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