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和HBO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HBO+NSCs组)各10只。2组均采用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均给予NSCs移植治疗,HBO+NSCs组在移植后辅以HBO治疗。治疗后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情况。结果:术后第28d,HBO+NSCs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显著多于NSCs组(P〈0.05)。2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细胞。HBO+NSCs组中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NSCs组(P〈0.05)。结论:HBO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并能促进这些细胞能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趋化因子主要的受体之一β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视网膜变性模型小鼠(rd小鼠)的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感光细胞凋亡中的病理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出生后8、10、12、14、16及18天的rd小鼠各10只(共60只)及同龄C57BL/6N对照小鼠各10只(共60只)。方法小鼠断颈处死,取双眼眼球制作冰冻切片或分离新鲜视网膜组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鼠龄rd小鼠及对照鼠视网膜CCR1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CR1蛋白在各鼠龄rd小鼠视网膜的定位表达。CCR1在感光细胞及凋亡细胞中的表达由免疫荧光双标法确定。主要指标视网膜CCR1mRNA及蛋白的表达、CCR1的细胞定位及与凋亡细胞的关系。结果CCR1mRNA在对照组及各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均有表达,但在出生后12、14天rd小鼠视网膜中表达明显升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986±0.17和1.152+0.22,P=0.010和0.008)。CCR1阳性染色细胞开始出现于出生后8天的rd视网膜外核层,并于12及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无CCRl阳性染色。CCR1与视紫红质、CD11b或TUNEL染色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CR1表达于感光细胞而非小胶质细胞中,部分CCR1表达于凋亡的感光细胞中。结论在rd小鼠视网膜中CCR1表达于感光细胞并随其变性程度加重表达升高。CCR1的活化可能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7 月期间在长沙市第三医院进行复杂性肛瘘治疗的 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观察组(n = 45)实施 MRI 定位诊断,对照组(n = 45)不实施定位诊断,分析 MRI 对于肛瘘支管、内口、脓腔与肛门括约肌之间关系的诊断准 确率,并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 MRI 诊断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与手 术证实的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MRI 诊断肛瘘内口及脓腔、支管的结果与手术证实 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MRI 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复杂性肛瘘的解剖结构分型, 有助于提升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螺内酯减轻大鼠心肌纤维化是否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变化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螺内酯组、高剂量螺内酯组。后3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连续7天]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低剂量螺内酯组、高剂量螺内酯组大鼠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的同时分别给予30、60 mg/(kg·d)螺内酯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共21天。Powerlab生理记录仪检测左心功能变化,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IRT1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右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明显,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给予螺内酯后,大鼠的LVWI和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LVSP、+d P/dt_(max)和-dp/dt_(max)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程度减弱,胶原含量减少,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螺内酯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的心肌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上调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7-01—2018-07间收治的124例上尿路结石(2.5 cm)患者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研究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少,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结石清除彻底、并发症少等优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需接受放疗。多种细胞毒药物被用于放疗联合治疗以增加对肿瘤的治疗疗效,如氟尿嘧啶、顺铂、卡铂和丝链霉素C等,然而它们往往在增加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也加重了正常组织损伤,因此寻找特异性针对肿瘤的放射增敏剂是放疗研究的方向。近年来针对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这一修复蛋白的一些研究提示它可能是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由于细胞的损伤修复也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PARP也是放射增敏的潜在靶点,因此对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疾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通过便利抽样对2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67.30±10.41)分,呈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年龄、高血压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居住状况是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医护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16例肾孟输尿管癌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男10例,女6例,肾盂癌11例。输尿管癌5例。均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就诊。经KUB+IVP、CT、BUS、逆行上尿路插管造影及输尿管镜检诊断肾盂或输尿管癌。结果 1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手术时间120~200min,平均150mill;术中出血60~12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天数7~10d,平均8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诊3~30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膀胱内新发肿瘤。结论 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可行,疗效肯定,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将成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研究通过检测RAGE-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应用RQ-PCR方法检测94例初诊AML患者BMMNC中RAGE-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血象、诊断分型和预后的关系,并比较治疗前后RAGE-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6例(28%)AML患者存在着RAGE-1转录本的过表达(1.34-16.34,中位3.07);RAGE-1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年龄、血象和FAB亚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核型预后分组之间RAGE-1过表达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类型核型AML患者中RAGE-1转录本过表达频率也无差异。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RAGE-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RAGE-1过表达组与阴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GE-1基因过表达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但对患者预后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