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9 毫秒
31.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及1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6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的不同程度分为食管癌切除组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使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表达。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扩大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食管癌切除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平均转移淋巴结组数、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分期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浆VEGF在判断食管癌的进展程度及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方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食管癌的优化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文涛  陈文虎  林强  范利民  谭强 《肿瘤》2001,21(6):460-462
目的:食管癌传统治疗方式疗效欠佳,早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方法:在104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中进行前瞻性优化治疗临床试验,其中48例接受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29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顺铂+5-氟脲嘧淀)。结果:淋巴结清扫病例扫除淋巴结组数(10.5vs.3.2,P<0.001)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组数(1.1vs,0.6,P<0.05)显著多于传统术式, 手术时间延长,但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无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术式病例(55.6%vs,41.7%,NS);术后化疗患者淋巴结转移病例多于未化疗者,但3年生存率高于后者(59.3%vs,39.8%,NS);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的优化治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接受传统术式治疗组(61.2%vs.29.5%,P<0.05)。结论: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术后辅助化疗相结合的优化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法合成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3D-G@Au)复合材料,用其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壳聚糖、戊二醛与抗CYFRA21-1抗体交联,构建用于检测CYFRA21-1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构建成功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循环伏安图显示裸玻碳电极、3D-G修饰玻碳电极和3D-G@Au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峰逐渐升高,提示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成功。传感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最佳温育时间为60 min,最佳孵育温度为35℃。采用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CYFRA21-1,线性范围为0.1~300.0 ng/mL,检测限为0.1 ng/mL(信噪比=3),10 mmol/L维生素C、10mmol/L多巴胺和10mmol/L尿酸对检测无干扰,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8%、3.11%],与化学发光法比较,RSD为1.96%~4.78%。制备好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在4℃条件下稳定30 d。结论构建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用于血清CYFRA21-1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方文涛综述黄偶麟陈文虎审校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种,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内科保守治疗和功能锻炼,但对晚期患者疗效不佳。80年代开始以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关注较多的即为肺减容术(lungvol...  相似文献   
35.
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腐蚀伤后瘢痕性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瘢痕性狭窄是食管腐蚀伤晚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引起患者进食困难,可发生严重的营养障碍,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需行手术治疗重建食管。我院1985年9月至1999年9月间,用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腐蚀伤后瘢痕性狭窄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在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57岁,平均21.62岁。其中碱性腐蚀伤41例,酸性烧伤9例;上段食管烧伤21例,中段14例,下段11例,全食管4例。腐蚀伤后1~1.5年,不能正常经食管进食,术前均予胃造瘘或空肠造瘘营养支持。1.2 手术方式 全组行手术治疗,均用结肠代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降钙素原(PCT)作为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反映机体感染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可对细菌感染进行预测判断。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AP患者109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68例,50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清PCT和CRP为对照,分别在入院后第1、3、5、7天动态监测患者PCT和CRP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第1天血清CRP外,其余SAP组患者同期PCT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均P<0.05)。以2.0μg/L和120.0 mg/L分别为诊断SAP血清PCT和CRP阳性阈值,血清PCT和CRP诊断SAP的灵敏度分别为82.9%和70.7%,特异度均达90%以上,PCT和CRP联合检测则发现灵敏度提高到92.7%,而特异度仍达90%以上。 结论 血清PCT能够在早期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以2.0μg/L和120 mg/L分别为诊断SAP血清PCT和CRP阳性阈值,血清PCT诊断SAP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7.
胸部肿瘤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手术大出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外科医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以笔者个人的经验,对于局部进展期肿瘤而言,如何预防术中血管损伤引起的大出血比发生出血后的紧急处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和分析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及KPC型阳性菌株与插入序列ISKpn6的关联。方法采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通过gyrA、parC基因测序和比对确认了1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连锁检测均采用PCR法,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亚型通过测序和比对进行确认。结果 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四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率>83.3%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50.0%,有的甚至100.0%耐药;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中共检出TEM-1 17株、CTX-M-3 4株、LAP-2 1株、KPC-2 14株、IMP-4 2株、DHA-1 4株、OXA-1 1株共7种耐药基因亚型,且基因检出与其细菌耐药表型相符合;14株KPC-2型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每一株均有阳性基因检出,且检出的7种耐药基因亚型分布于β-内酰胺酶4个类别中,显示耐药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多种性;14株携带KPC-2型基因的阳性株其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提示KPC-2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高度关联。  相似文献   
39.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40.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分析方文涛陈文虎周允中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200030)心律失常是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137例全肺切除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与结果137例行全肺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