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肝癌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手术切除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乙肝感染背景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肿瘤多中心发生以及早期播散和转移.造成手术的切除率低和复发率高,仅有20%左右的患者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相似文献   
52.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子力  吴健  陈敏山  梁惠宏 《广东医学》2012,33(10):1410-1413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疗效.方法 180例CRLM患者(转移瘤最大径≤5 cm,数目≤3个)进入本研究,94例接受RFA治疗(RFA组),86例接受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RFA组与手术切除组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2%、62.9%、50.4%、39.7%、29.1%和90.4%、78.8%、65.1%、56.0%、48.4%(P=0.024);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患者RFA(n=32)与手术切除组(n=36)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1%、86.2%、68.1%、58.8%、51.1%和100%、86.2%、74.3%、66.1%、61.0%(P=0.55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16/94)与40.7%(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47.9%(45/94),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12.8%(11/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CRLM疗效优于RFA,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RFA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确TACE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中晚期肝细胞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共71例,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NK cell)以及CD4+CD25+细胞的比例,分析TACE前后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ACE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而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P<0.01);肿瘤最大径总和大于10 cm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P<0.05),CD3+、CD3+CD4+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肿瘤直径和小于10 cm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无明显减少,CD3+CD4+细胞比例有所下降(P<0.05),CD3+CD8+比例升高明显(P<0.01),致使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1).多药联合化疗组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明显,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尤以后者升高显著(P<0.01).CD3+及CD3+CD4+比例治疗后下降与临床获益相关.结论 TACE对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有一定程度抑制,肿瘤负荷较大、多药联合化疗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外周血CD3+及CD3+CD4+比例术后的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相联系,两者比例下降预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多项研究表明术中输血可能增加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的风险,但是对于肝癌,尤其是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肝切除术中输血对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6 例接受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生存结果,87例术中输血的患者为A 组,79例术中无输血的患者为B 组,采用单因素对数秩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Cox 比例风险模型初步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结果:A 组患者1、3、5 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6% 、20.2% 、12.7% 和22.6% 、13.6% 、11.3% ,B 组患者1、3、5 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 、45.2% 、45.2% 和32.1% 、27.6% 、27.6%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有无癌栓、病理分级及术中输血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输血是影响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可能增加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5.
背景与目的:单一射频消融模式普遍存在消融范围不够的缺点。本研究通过联合温度与功率控制模式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探讨其疗效及优点。方法:2008年4月至2008年8月,5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温度控制模式联合功率控制模式组(联合组)与单纯功率控制模式组(对照组)。结果:58例接受射频消融的病例中,3例失随访,有效病例55例,其中25例患者(29个肿瘤)接受了联合模式射频消融,治疗后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93.1%(27/29);30例患者(32个肿瘤)接受了单纯功率模式射频消融,治疗后有效率为90.6%(29/32)。联合组1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下降,对照组未见严重并发症。联合组的消融时间与单纯组相近[(13.3±1.3)minvs.(10.2±2.3)min,P=0.459],进针次数略少于对照组(1.3次vs.2.4次,P=0.5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温度与功率控制模式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与单纯功率控制模式相比联合模式所需进针次数略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乙肝相关肝内胆管癌(ICC)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3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HAIC的140例不可切除ICC患者的资料, 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组72例[男性43例, 女性29例, 年龄(59.6±9.5)岁(范围:34~81岁)], HBsAg阳性组68例[男性48例, 女性20例, 年龄(53.4±11.4)岁(范围:29~82岁)]。HAIC采用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FOLFOX方案。分析两组患者HAIC的效果、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所有变量均以分类资料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版, HBsAg阴性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3.2%(16/69), HBsAg阳性组的ORR为40.3%(25/62), 两组患者O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 P=0.035)。根据改良R...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仍有逐步升高的趋势。近年来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分别从肝脏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药物研发等方面,概述了AI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肝癌手术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1]。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HBV感染背景,多数合并肝硬化[2],患者就诊时晚期癌多、肝功能差,仅有20%~37%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经皮B超、经皮CT引导、腹腔镜直视下引导和开腹术中引导4种方法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经验。方法537例小肝癌按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之一引导射频治疗。其中经皮B超引导512例,经皮CT引导8例,腹腔镜直视下引导9例,开腹术中引导8例。结果手术所需时间最短为经皮B超引导(55.26±18.57)min,最长为开腹术中引导(213.57±13.4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为经皮B超引导(4.44±2.53)d和经皮CT引导(4.20±1.64)d,最长为开腹术中引导(11.14±4.49)d。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开腹术中引导最高(25.0%)。4种引导方法的死亡率和完全消融率相近。结论4种引导方法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其中,经皮B超引导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是首选的引导方法。当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经皮B超引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3种引导方法,尽量以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PCNA、p53蛋白在肝癌临床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发住肝癌易发生肝内转移,其术后复发率很高。为寻找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我们用抗p53和抗PCNA单克隆抗体对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作免疫组化检测。本文分析了肝癌的不同病理形态,p53,PCNA情况,结果表明:PCNA指数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系,PCNA指数与肿瘤大小,肿瘤包膜,组织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53的表达多见于大肝癌中,但与肿瘤包膜,组织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CNA和p53的免疫组化方法虽然简单,但实用,能为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指标,高指数PCNA或高表达p53的肝癌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这些病人术后应接受积极的辅助治疗,术后的介人治疗(栓塞化疗)能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