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背景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2-3]。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地区,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肝硬化背景,且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4]。近年来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已出现“天花板效应”,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疗效,亟需联合和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不断取得突破,系统性药物治疗对肝癌各种传统的局部治疗手段及其联合治疗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肝癌综合治疗新策略的涌现,也要求不同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肝癌综合诊疗的新动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3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为主,占95%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 而下降 < 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NR)。疗效评价采用mRECIST评价标准。  结果  11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4岁, 105例(95.5%)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 基线AFP的平均值为21 700 ng/mL, 57例(51.8%)呈结节型肝癌(F-HCC), 53例(48.2%)呈弥漫型肝癌(D-HCC), 48例(43.6%)侵犯门静脉主干, 37例(33.6%)评价为AFP-R, 73例(66.4%)评价为AFP-NR。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 33例(89.2%)AFP-R患者和16例(21.9%)AFP-NR患者临床获益(CB), AFP-R与影像学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677, P < 0.001)。AFP-R和AFP-NR患者的6、12、24、36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6%、35%、11%、5%和21%、8%、4%、2%,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4.1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CC(P=0.041)和AFP-R(P=0.0O4)均为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早期AFP应答可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与生存。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首次诊断, 并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98例, 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院行肝血管瘤切除的肝组织30例作为正常肝脏组织对照,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 并分析HMGB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及其对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HMGB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 肿瘤组织表达率为91.84%,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43%, 正常肝组织无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的表达高低与肿瘤包膜的情况存在相关, 与其他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 83.5%、58.2%、49.4%;无瘤生存率为: 60.7%、40.6%、36.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表达水平是影响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HMGB1高表达组(57例), 无或低表达组(4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42.7%、37.7%及89.3%、69.3%、57.5%(P=0.028): 相应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1%、31.6%、26.1%及68.4%、47.1%、45.1%(P=0.047)。  结论  HMGB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呈负相关, HMGB1的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可以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5.
介入球囊间断阻肯动脉血流合并华蟾素灌注治疗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强  陈敏山 《癌症》1999,18(6):714-716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球囊间断肝动脉血流合并华蟾素灌注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经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球囊导管于肝动脉血流,合工中药华蟾素混合碘油栓塞,华蟾素肝动脉灌注,治疗10例晚期肝癌。结果:PR8例,NC2例,大部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本方法可使肝癌多次缺血并得到药物灌注的双重作用,从而提高了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尤适合于肿瘤较大,并有一定程度肝功能损害的肝癌患者,此方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1987~1998年12月期间的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例284例,采用再次手术切除56例;肝动脉栓塞化疗158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15例。结果 再切除病例的1、3、5年生存率为61.7%、37.1%、25.5%;TACE治疗的1、2、3年生存率为49.3%、28.7%、19.6%。结论 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术后复发的最有效方法,术后辅助性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发现和治疗术后早期复发的理想方法,效果优于发现复发后再作TACE,对术后高危复发病例应作术后辅助性TACE。  相似文献   
37.
直径小于3cm肝癌的经皮射频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山  梁惠宏  李锦清 《中国肿瘤》2002,11(4):242-242,243
[目的]初步总结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小肝癌共53例,其中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肝癌30例,肝癌术后复发16例,肝转移癌7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单纯射频消融治疗31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22例。[结果]全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常见的术后反应为穿刺点疼痛,腹胀,低热,甲胎蛋白治疗后转阴者12例,下降但未完全转阴者5例,术后第1年出现复发者2例,第2年出现复发者1例,死亡1例,1年生存率为98.1%。[结论]经皮射频消融对小肝癌的治疗具有微创,简单,快速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具有根治可能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8.
经皮射频治疗肝癌及其活体穿刺活检结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捡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48例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并作了穿刺活检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病人取得病理诊断,2例未能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应用分体活检针穿刺活俭安全有效,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39.
原发性肝癌的二步切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的特点。方法:1989年1月至1996年9月,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3例。术中肝固有动脉结扎(HAL)和肝肿瘤无水酒精注射(EIT),术后放疗1例;术中多模式治疗,即OAE,HAL,EIT和微波固化1例。11例经导管或术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1~5次。结果:此13例肝癌治疗后,肿瘤最大径从10.6±1.5cm缩小为6.6±1.8cm;2例AFP降为正常,其中1例仍发现存活的肝癌细胞。手术方法均为不规则肝切除术。手术死亡1例,其余12例中,术后4例并发肝功能不全。结论:TAE是肝癌获得二步切除重要的途径,二步切除较易并发肝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局限性破裂出血的CT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手术证实为肝癌局限性破裂出血的患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术前CT误诊为腹水,35例存在上腹痛史,33例行手术切除,35例为肝细胞癌,36例肝肿瘤位于肝表面。结论:CT检查肝癌靠近于肝脏表面,肿瘤周围有局限性低密度区,临床上最近有上腹疼痛或腹部剧痛史,以往曾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应考虑为肝癌局限性破裂出血的可能。能手术切除应尽力切除,不能手术切除应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术,并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