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手术为主治疗108例ⅢA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崇  郭荣平  陈敏山  韦玮  陈智远 《癌症》2009,28(3):274-278
背景与目的:目前ⅢA期肝癌的治疗选择尚未统一。本研究分析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108例ⅢA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到2003年12月,108例ⅢA期肝癌患者在我院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综合治疗组,单纯手术组仅行肝切除术,综合治疗组行肝切除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以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疗效。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5.0(2.0~69.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5.0%、8.3%和6.5%;中位生存期21.0(4.0~69.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25.9%和19.4%。其中综合治疗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7.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0.0%、16.0%和12.0%,单纯手术组中位无瘤生存期4.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5.5%、1.7%和1.7%(log-rank 16.01,P〈0.01)。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36.0%和24.0%;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5.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3%、17.2%和13.8%(log-rank 6.17,P=0.013)。结论:手术并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ⅢA期肝癌的疗效确切,可提高ⅢA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肝功能良好的不可切除的大肝癌94例随机分为单药化疗组(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联合洛铂、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碘油化疗后使用明胶海绵阻断肿瘤供血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 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Cox 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并统计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 个月,3、6、9、12、15、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 、79% 、75% 、61% 、51% 、31% ;单药化疗组分别为5.0 个月,78% 、47% 、35% 、24% 、24% 、24% ;两组中位生存时间(P=0.001),累计生存率(P=0.000)差异有显著性。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组及门脉癌栓为独立预后因素。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衰、Ⅲ度骨髓抑制和腹腔感染,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治疗相关死亡率。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功能良好、不可切除大肝癌应用盐酸表柔比星联用洛铂、丝裂霉素优于单用盐酸表柔比星组。   相似文献   
133.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通过对兔VX2肝肿瘤模型作动物实验,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9例兔VX2肝肿瘤模型做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后1周做常规MRI检查确定肿瘤平面后,选择b值(扩散敏感度)为100 s/mm2,300 s/mm2和1000 s/mm2分别做水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与病理作比较分析正常肝组织、残留肿瘤灶和消融坏死灶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异.结果 由于受患兔呼吸与心跳影响,DWI图像均存在不同程度伪影.以DWI图像上正常肝组织信号作为对比,对应于病理观察到的存活肿瘤组织区域在DWI图像上表现为更低信号,而消融坏死灶区域表现为高信号.而在选定平面所重建的ADC图像上则刚好相反,存活区域色彩鲜明,而消融坏死区域色彩暗淡.正常肝组织、存活肿瘤组织与消 融坏死组织的ADC值(单位:×10-3mm2/s)分别为1.658±0.866、2.011±0.925、0.709±0.511(b=100 s/mm2);1.242±0.651、1.436±0.425、0.529±0.387(b=300 s/mm2);0.819±0.357、1.136±0.217、0.558±0.332(b=1000 s/mm2).在同一b值下,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存活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与消融坏死组织,而存活肿瘤组织与消融坏死组织在同一b值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b值的升高,不同组织的ADC值普遍降低,在b值分别为100 s/mm2和1000 s/mm2时,同一组织的ADC测量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消融坏死组织除外),消融坏死组织在不同b值下测量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能从微观、功能成像的角度区别消融坏死灶与肿瘤残留灶,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RFA评价手段,但图像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5.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局部消融技术迅速发展,给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模式的变化,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三大治疗手段,也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是目前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1-6].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被认为是目前疗效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治疗手段,由于其有效性和微创性,与肿瘤治疗"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的原则相吻合,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多.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研究经验,对肝癌RFA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维持麻醉。使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暂停的例数。【结果】瑞芬太尼用量K组[(0.22±0.03)mg]显著少于N组[(0.51±0.07)mg,P〈0.01]。术中体动K组(2例)少于N组(7例),呼吸暂停N组(12例)显著大于K组(2例)。【结论】氟比洛芬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7.
一些肝炎患者在偶然一次检查中被发现中度肝硬化甚至肝癌,觉得很疑惑:“以前只是肝炎,怎么突然就肝硬化了呢?一点感觉都没有啊?”在很多情况下,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恶化,是由于患者的麻痹大意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是良好的.不会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但研究发现,80%-90%的肝癌患者多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8.
庞雄昊  陈敏山  贾卫华  周昕熙 《癌症》2008,27(12):1233-1238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靶分子,如何克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异种同源蛋白疫苗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human AFP-derived peptide-pulsed dendritic cells,hAFP-DCs)对小鼠肝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和体内抑瘤效应.方法:传统方法制备骨髓来源的DCs.MTT法检测hAFP-DCs诱导的CTL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Hepal-6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分别瘤内注射hAFP-DCs、DCs和PBS(每周两次),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荷瘤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体外杀伤实验显示,hAFP-DCs刺激组和单纯DCs刺激组CTL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每个C57BL/6小鼠接种7×106个Hepal-6细胞31 d后,hAFP-DCs、DCs和PBS组小鼠平均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95.04±155.22)mm3、(360.65±209.02)mm3和(756.19±503.24)mm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 d的观察期内,小鼠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P=0.008).结论:负载人AFP抗原肽的DEs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9.
影响小肝癌切除术预后的临床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组102例小肝癌(直径≤5cm),全部行根治性不规则肝叶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其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87%、75.34%、52.79%、44.64%(生命表法)。用COX模型对各临床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γ-谷氨酰转肽酶、卫星结节、肿瘤包膜和术后复发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提出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若利用B超、AFP、CT和肝动脉造影等方法提高小肝癌亚临床期的诊断率,术后辅加肝动脉栓塞化疗(TAE)以减少肝内复发,以及复发后再次行手术和/或行TAE等治疗,均可有效提高小肝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0.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超过60%的肝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其术后的5年复发率也高达80%。以奥沙利铂/5-FU方案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我国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展现出较好的肿瘤反应率和手术转化率,对于其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兴未艾。现总结分析国内外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其发展衍变过程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