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经皮射频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EI)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直径≤5 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6例患者进行PRFA EI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 I、彩超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计算肿瘤原位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6.9%(10/13),MR 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84.6%(22/26)。0.5、1年肿瘤原位复发率分别为23.1%(6/26)、26.9%(7/26),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24/26)、82.3%(14/17)、75.0%(9/12),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 EI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开腹术中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6例开腹术中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大肠癌肝转移中肿瘤消失12例,肿瘤缩小10例,肿瘤不变或继续增大4例。1年生存率为92.3%。结论:开腹术中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在腹腔肿瘤姑息性切除时一并进行。  相似文献   
104.
250例小肝癌的手术切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山  李锦清 《癌症》1998,17(5):362-364
目的:报道250例小肝癌手术切除的效果。材料与方法:我院1964年10月至1997年12期间,经手术切除的250例直径小于或等于5cm的小肝癌。结果:手术切除后生存3年以上89例,5年以上56例,10年以上14例。其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89.8%、72.4%、56.9%、45.4%,手术死亡率为1.6%。结论:肝癌切除术是治疗小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医学影像学的进步、亚临床期小肝癌的增多、小肝癌切除手术的简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以及复发后的再治疗均使小肝癌手术疗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作者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分别测定乳腺癌36例、大肠癌49例及肝癌22例的标记指数(TritiatedThymidineLabelingIndexTLI),发现其TLI分别为1.95±2.30,3.36±1.63及3.80±4.64;大肠癌及肝癌分别与其邻近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大肠癌及肝癌的TLI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001及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乳腺癌组织的TLI则低于大肠癌及肝癌的TL1(P<0.005)。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明  郭荣平  林小军  陈敏山  李锦清 《癌症》2000,19(7):690-692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的某些特性。方法:收集11年内在我院施行了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出现肝外转移而肝内无复发的3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到8年出现临床可以查知的转移灶而无直内复发,其中8例,患者于术后3-8年才发现肝外转移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总结380例小肝癌(≤5cm)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1964-1999年共切除小肝癌380例。289例为不规则肝切除术,91例为简化肝切除术。结果 380例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57.3%,<3cm为59.4%,3-5cm为51.4%,不规则肝切除术为52.3%,简化肝切除术为62.5%,再次肝切除术为24.7%。术后3年复发率为39.2%。结论 对左叶或表浅和肝边缘的小肝癌作为规则肝切除术;以中央型、有包膜、深在小肝癌作简化肝切除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8.
郭智兴  李伟  钟崇  石明  陈敏山  郭荣平 《癌症》2009,28(11):1203-1208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评价指标,已被认为是肝癌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青年肝癌患者术前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2000—2005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年龄小于35周岁,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2)和高NER组(NLR〉2),分析两组患者NLR与各自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低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85.3%和80.0%.总生存率为92.9%和85.6%;高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和43.5%,总生存率为89.8%和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模型提示术前NLR〉2和肿瘤大小是青年肝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NLR〉2是达到Ⅲ级根治切除标准青年肝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病理证实的42例FNH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42例病理确诊的FNH手术前检查包括AFP、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术前影像学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对病灶的性质不能肯定的占50%以上。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随访1年以上1例复发。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依赖于临床与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不明或不能排除肝癌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48.2%.肿瘤最大径≤3 cm和>3 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