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20篇
内科学   290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386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90篇
  9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更昔洛韦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作用方式.方法:根据病毒复制周期设计3种作用模式来观察更昔洛韦对HCMV的抑制作用:模式Ⅰ将病毒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药物;模式Ⅱ将药物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病毒;模式Ⅲ将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再加入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该药物治疗指数.结果: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 685.23 mg/L.在模式Ⅰ中,更昔洛韦对HCMV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55 mg/L,治疗指数为47.8;在模式Ⅱ和Ⅲ中,更昔洛韦对HCM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更昔洛韦对HCMV感染细胞后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体外实验显示,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感染HCMV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免疫细胞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该疾病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细胞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数量、Th细胞数量、Ts细胞数量及Th/Ts,以及WBC数量、LYM数量、B细胞比例、T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了解RSA患者免疫状态.同期,选取44例偶发自然流产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记录妊娠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妊娠前URSA组Th/Ts、WBC数量及NK细胞比例高于偶发流产组(P<0.05),妊娠后URSA组WBC高于偶发流产组(P<0.05);(2)经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组成功率为94.0%,妊娠前后比较,T细胞、Th细胞、Ts细胞、WBC、B细胞上升,LYM、NK细胞、Th/Ts下降(P<0.05),下降幅度以URSA组明显.结论 Th/Ts联合NK细胞比例可作为评价URSA患者免疫状态、检测妊娠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的重要指标,主动免疫治疗可降低URSA患者Th/Ts、NK细胞比例,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 探讨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特点,为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预防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同一家系两代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同一家系两代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例, 先证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 4年后该家族另外3人(其母、两个妹妹)于同一年内先后发现子宫内膜癌,4例患者发病年龄44~75岁,平均52.3岁。其母亲发病在绝经后,三姐妹发病均在绝经前。三姐妹中2例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 1例体检时发现子宫内膜癌就诊,其母亲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4例患者均在术前诊刮病理检查即发现子宫内膜癌;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化疗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均全部存活, 未发现复发。结论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时间早、发病率较高,早发现及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HBp)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87例T2DM合并H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总结可能导致T2DM合并HBp患者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给予描述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共有82例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3.85%;形成组和未形成组在性别、BMI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成组年龄>60岁、T2DM病程>10年、HBp病程>10年、HBp3级、HbAlc>7.1%、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症、吸烟指数>400支年/天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形成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T2DM病程>10年、HBp病程>10年、HBp 3级、HbAlc>7.1%、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指数>400支年/天均是T2DM合并HBp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51、3.074、3.123、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评价出院病历书写质量,以期提高医院病历书写质量,助力DRGs付费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所有住院医师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每月2份出院病案,共计抽取5667份。参照《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2019年试行稿)》进行质控,描述病历书写缺陷,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病案缺陷的相关因素。结果 5667份终末病案中合格率为96.61%。不合格病案缺陷分布按构成比排前3位的依次是:日常病程记录记录缺陷占64.58%;出院或死亡记录缺陷占52.60%;入院记录中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描述错误占48.4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案不合格率在医师性别和患者住院天数、是否转科、离院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组别之间对病案不合格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职称、病案分型、科室分布、有无手术/介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不合格率高于女医师,OR=1.910,P<0.05;住院天数≥10天的出院患者病案不合格率高于住院天数<1...  相似文献   
996.
吴明燕  林月丽  林也容  张兰  陈慧 《广西医学》2023,(18):2207-2212
目的 分析孕妇围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基于血清学标志物构建孕妇围产期发生DVT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孕妇随机分为训练集(143例)和测试集(51例)。根据围产期是否发生DVT将训练集孕妇分为发生组(n=45)和未发生组(n=98),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产期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测试集进行外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并绘制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绘制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发生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期伴随疾病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Hcy水平及妊娠期伴随疾病是孕妇围产期发生DVT的危险因素,25-(OH)D水平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临床思维引导的神经外科解剖教学方法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要点和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专培基地近年来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带教经验,重点描述将临床思维融入解剖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形式,讨论不同环节中临床思维在指导学员解剖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结果 临床思维引导的神经外科解剖教学方法需要以亚专业分类构建知识体系,以神经外科疾病的规范诊治流程为基本主线,在定位诊断、明确治疗目标、术式选择、手术预演和实施等环节分别融入能够解决相应临床问题的解剖知识,最后通过考核与科研探索达到总结和提升。这种方式在专培学员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且教学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思维引导的神经外科解剖教学方法在专培教学中便于实施,效果良好,可为神经外科专培过程中的解剖教学模式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胸部外伤患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71例肋软骨骨折共105处,其中单发肋软骨骨折52例,多发(≥2处)肋软骨骨折19例;多平面重建(MPR)发现肋软骨骨折101处(96.2%),曲面重建(CPR)发现肋软骨骨折99处(94.3%),最大密度投影(MIP)发现肋软骨骨折95处(90.5%),容积再显(VR)发现肋软骨骨折67处(63.8%);MPR、CPR、MIP与VR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不同重建对肋软骨显示有一定区别,结合不同重建方法能直观、立体显示肋软骨结构,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项目,本地区纳入的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的共10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复方阿米洛利组(含阿米洛利1.25 mg,氢氯噻嗪12.5 mg,A组,n=46)和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替米沙坦组(40 mg/d,B组,n=56)1年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年时,血压达标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9.3%和78.3%(P=0.002)。B组降压作用优于A组,1年时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3.1±7.4)mm Hg和(9.5±9.9)mm Hg(P=0.047)。结论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000.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在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29例全麻患者恢复室内苏醒过程中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全麻患者在苏醒室各种指征平稳、安全。并发症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完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麻醉平面消退满意。生命体征正常安返病房。结论全麻患者苏醒期与诱导期一样具有相同的危险性,应严密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平稳地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