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91篇 |
内科学 | 6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11篇 |
预防医学 | 56篇 |
药学 | 32篇 |
中国医学 | 44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ICU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ICU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4年度38例ICU住院患者与64例普通病房继发鲍曼氏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对药物敏感性。结果 ICU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过度营养、激素、三代头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较普通病房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对所检的抗生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耐药性显著增加。结论 应适当减少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时间,减少激素及营养药物的使用;掌握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急诊抢救死亡病例7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急诊科抢救的死亡病例的疾病谱和病死率变化趋势。方法将1998-2004年间在急诊科抢救的480例死亡病例分二个时间段和四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构成比和病死率。结果①各年龄组中,2002-2004年间构成比的排序从高到低为中年、青年、老年和高龄组,与1998-2001年间相比.中年组比例增高和老年组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种外伤、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居前三位,各种外伤、循环系统比例上升和神经系统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各年龄组病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病死率最高(8.1%);④各系统疾病的病死率除循环系统和各种中毒外,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最高(12.3%);⑤各年龄组病死率居第一位的疾病,在青年组、中年组为循环系统疾病,老年组和高龄组均为各种中毒。结论为了降低急诊科抢救危重病的病死率,中年组是临床抢救的重点人群,循环系统和各种外伤是临床抢救的重点疾病,同时,应重视老年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电解质紊乱在尿毒症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尿毒症患者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称为尿毒症脑病(uremicencephalopathy,UE)。本文总结4年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患者330例,对其中发生UE的54例患者作一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30例肾功能衰竭中54例发生UE,占16.4%,54例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15~79岁。病因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例中,毒蛇咬伤4例,鱼胆中毒3例,农药中毒2例,黄蜂叮咬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44例中,肾动脉硬化21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尿路梗阻2例,多囊肾及肾结核各1例。实验室检查 54例BUN测定16~60.5m…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声像图标准.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显像观察并测量143例胃良、恶性溃疡的大小,溃疡周围胃壁厚度、规则程度、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蠕动情况及增厚胃壁与正常胃壁分界情况,增厚胃壁血流显示情况及局部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和阻力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7例良性溃疡和86例恶性溃疡直径分别为(15±11)mm和(18±11)mm,周围胃壁厚度分别为(13±8)mm和(18±10)mm,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分别为(2.0±0.7)mm和(4.5±1.3)mm.胃壁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分别为(15±11)cm/s和(18±13)cm/s,阻力指数分别为0.50±0.18和0.63±0.27.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5,<0.05,<0.01,<0.05,<0.05.以溃疡周围胃壁层次显示清楚、规则,内侧第2层厚度<3 mm作为良性溃疡鉴别诊断标准,其敏感性达96.49%,特异性达90.70%.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肠内营养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首选方式,保证营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临床超声通过定性定量评估胃残余量,用于指导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能够增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耐受性,改善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本研究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干预、胃残余量阈值及监测方法、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旨在为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改进的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33例TIA患者,记录其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ABCD2联合颈动脉超声(carotid ultrasound)的改良评分法(ABCD2-CU评分法)给TIA患者进行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2评分及ABCD2-CU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及其差异.结果 133例TIA患者7d内有35例(26.3%)进展为脑梗死.单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时血压≥140/90 mmHg(1 mmHg =0.133 Kpa)、单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形及颈动脉狭窄等8项危险因素与TIA后早期脑梗死密切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单侧肢体无力[OR(95% CI),3.52 (1.76~12.34)]、持续时间≥10min [2.45 (1.06~9.27)]、糖尿病史[3.37 (1.27~ 10.94)]、高血压病史[4.15 (1.71~13.34)]、颈动脉斑块[6.32 (2.46 ~ 19.40)]及颈动脉狭窄[12.73(2.67 ~44.35)]是TIA后早期进展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BCD2-CU评分(AUC =0.802,95% CI:0.717 ~0.888,P=0.000)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AUC=0.614,95%CI:0.511~0.717,P=0.036).结论 ABCD2-CU评分较ABCD2评分在判断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帮助医生鉴别高危患者,以早期采取及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