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76例患者中,研究了消毒剂密封式引流(UASD)预防留置导管性尿路感染的效果。发现留置导管后尿无菌日,UASD组(40例)为13.7±9.2(5—43)日,开放引流组(36例)为5.4±3.2(1—13)日,P<0.0001。置管后2日内两组尿无菌率无差异(P<0.05),3、7、11、14日尿无菌率(%),UASD组为100.0、95.0、75.0、68.4,开放引流组为88.9、27.8、10.5、0,P<0.05~0.0001。本研究表明,UASD是一种简便而有良好预防感染效果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携带人白细胞介素(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对膀胱癌Biu87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溶瘤腺病毒ZD55-IL24并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ZD55-IL24感染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病毒E1A和IL24蛋白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杀伤作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PCR鉴定说明ZD55-IL24包含目的 基因且无野生型腺病毒污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ZD55-IL24能在肿瘤细胞内表达E1A并高效介导IL24基因在Biu87细胞中的表达;TUNEL法显示ZD55-IL24能显著诱导Biu87细胞的凋亡,ZD55-IL24、ZD55-EGFP、Ad-IL24处理的Biu8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3±3.2)%、(26.3±2.3)%、(32.0±3.1)%.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ZD55-IL24对Biu87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MTT表明用MOI=10的ZD55-IL24、ZD55-EGFP和Ad-IL24感染Biu87细胞,4 d后存活率分别为(27.6±1.3)%、(48.7±2.5)%和(59.7±3.53)%.结论 成功获得纯化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并进一步证明ZD55-IL24可在膀胱癌细胞内选择性地增殖并诱导膀胱癌Biu87细胞的凋亡,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3.
报告了11例处女膜病尿道综合症,其中处女膜微型10例,小阴唇融合型一例,手术有效率达90%,并就处女膜微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癌,其中T1N0M0 7例,T2N0M0 8例,Gleason评分均≤7分.结果 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0~3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180~800 ml,平均300 ml.术后72h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保留导尿2~3周,3个月后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病理报告示标本切缘阳性1例.术后复查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除1例切缘阳性患者为3.20μg/L外,其余均小于0.1 μg/L.结论 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腹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而明确诊断。14例中开放手术9例,应用传统的输尿管切断复位矫形术;腹腔镜手术5例,采用后腹腔径路,3个穿刺通道做输尿管切断、复位,移至下腔静脉前方,做端端吻合术。结果开放手术9例均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48~100rain,平均(65.5±2.6)min。术中出血量190~260ml,平均(208.6±4.5)ml。住院时间14~17天,平均(14.8±1.1)天。术后康复时间45—60天,平均(52.8±1.3)天。后腹腔镜手术5例均成功,无中转手术及并发症。手术时间85~115min,平均(102.3±3.8)min。术中出血量30~70ml,平均(45.3±1.1)nll。住院时间6~9天,平均(7.3±0.9)天。术后康复时间16~32天,平均(23.6±2.4)天。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复查B超与IVU,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无吻合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PCa组织标本87例.患者平均年龄66(59~78)岁,术前或穿刺前血清总PSA(t-PSA)平均45.7(2.4~138.2)ng/ml.Gleason评分≤6分37例,7分18例,≥8分32例.临床分期:I期(T1a N0 M0)+Ⅱ期(T1b N0M0,T1cN0M0,T2N0M0)20例,Ⅲ期(T3N0M0)20例.Ⅳ期(T4N0M0,TxN1M0,TxN0M1)47例,其中TxN0M1 45例.根据核素骨扫描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结果分为:PCa无骨转移42例,PCa伴骨转移45例.以30例BPH组织标本为对照,患者平均年龄68(57~88)岁.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BMP-7在PCa组织和BPH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2组及PCa组内表达差异,PCa组织中BMP-7与血清t-PSA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BPH组织中BMP-7表达吸光度A值为70.55±5.41,PCa组织中为70.47±6.18,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无骨转移组BMP-7表达吸光度A值为65.94±1.76,伴有骨转移组为74.80±5.7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6分者吸光度A值为65.96±1.56,7分者为65.83±2.75,≥8分者为78.06±1.39.≤6分和7分者分别与≥8分相比,BMP-7表达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编组中Ⅰ期+Ⅱ期BMP-7表达A值为65.86±1.72,Ⅲ期为65.87±1.85,Ⅳ期为74.49±5.83,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与Ⅳ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中BMP-7表达A值与血清t-PSA值呈正相关关系(r=0.77,P<0.05).结论 病理Gleason高评分、临床分期、已发生骨转移的PCa组织中高表达BMP-7,BMP-7表达水平与血清t-PSA具有正相关性,提示BMP-7可能是促进PCa细胞发生骨转移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5月11例肾铸型结石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肾切除、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90~120min,出血<100ml,均无输血;术后随访半年,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使用EMSⅢ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使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肿瘤增殖相关基因Ki67反义肽核酸(PNAs)、反义寡核酸(ASODNs)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寻找肾癌反义治疗的合适药物。方法 将PNAs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系,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i67表达,细胞生长曲线,3H-thymidine掺入试验检测肾癌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并与相同浓度的ASODNs进行对比。结果 PNAs处理组(10μmol/L)786-0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16.9±0.7)降低,Ki67蛋白(%)(42.1±2.2)降低,与ASODNs处理组(28.6±0.4)(83.6±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NAs处理组3H-thymidine掺入率(%)(20.7±1.5)减少,与ASODNs处理组(58.6±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NAs处理组凋亡细胞阳性率(%)(28.7±2.3)增加,与ASODNs处理组(13.8±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NAs可在反义及反基因二个环节发挥抗肿瘤作用,与ASODNs相比,PNAs有更强的阻抑人肾癌Ki67基因表达、增殖及促进凋亡作用,是一种有前途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尿细胞角蛋白检测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6例怀疑膀胱癌者,进行尿细胞角蛋白8和18的含量(UBC值)。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其中87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细胞角蛋白的敏感性为70.1%,特异性为73.3%;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2.5%,特异性为83.7%。尿细胞角蛋白在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敏感性优于尿细胞学(P<0.05)。结论:尿细胞角蛋白的检测在早期诊断膀胱癌方面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前列腺癌PC-3、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肾癌细胞KETR-3、膀胱癌细胞T24、胃癌细胞MGC-803中BMP7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45例有骨转移,42例无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的BMP7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BMP7相对吸光度均值在前列腺癌PC-3细胞(9.59×10-1±1.67×10-2)和乳腺癌细胞(9.50×10-1±3.89×10-2)显著增高;与胃癌细胞MGC-803(2.93×10-1±1.33×10-2)、膀胱癌细胞T24(2.96×10-1±1.21×10-2)、肾癌细胞KETR-3(3.26×10-1±1.53×1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骨转移前列腺癌组BMP7表达吸光度均值(74.80±5.76)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前列腺癌组(65.94±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7在嗜骨性转移的前列腺癌细胞中,以及有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表明BMP7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