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MD对肺癌A-549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itz MPV_3型显微分光光度计研究了EMD对肺癌A-549细胞株DNA含量的影响,发现EMD作用后肺癌细胞的DNA含量明显减少。测定单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可以获得细胞在各个细胞周期分布的资料。EMD浓度为10μg/ml时在第3和第4天引起G_1和S期细胞增多,G_ M期和高倍体细胞减少,高峰在低通道处出现并左移,表明EMD对肺癌A-549细胞的分裂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前期研究已发现金属镉应答新基因TEF-1β转染NIH3T3细胞可致其编码蛋白质表达升高而引起细胞转化。本研究的目的是对TEF-1β基因转化NIH3T3细胞的致癌能力和致瘤性进行鉴定。方法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所有4株不同的TEF-1β转染发生转化的NIH3T3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均显示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形成明显的细胞集落。而非转化对照细胞在软琼脂上则无生长能力。转化细胞和对照细胞分别给裸鼠皮下注射(每组4只,5组共20只),1周后,转化细胞组的绝大部分裸鼠下背部皮下开始出现肿瘤,4周后所有4种不同转化细胞株接种的裸鼠全部长出大小不等的肿瘤,但非转化对照细胞于第5周后仍无一只裸鼠出现肿瘤。提示TEF-1β转基因转化细胞属恶性转化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癌能力和致瘤作用。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期发现,可以认为新发现的TEF-1β是一个镉应答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冶炼工人体内铅(Pb)、砷(As)负荷对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12名冶炼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106名无Pb、As接触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Pb、As的含量为体内负荷指标,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接触组按工龄分组将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触组血清Pb、As平均水平分别为(0.18±0.03)和(0.39±0.01)μmol/L,血清SOD、GSH-Px和GST活力分别为(161.22±29.26)、(116.42±20.16)和(38.36±10.06)U,MDA含量为(7.32±2.35)μmol/L;对照组血清Pb、As平均水平分别为(0.07±0.02)和(0.11±0.07)μmol/L,血清中SOD、GSH-Px和GST活力分别为(181.61±28.34)、(153.14±20.36)和(46.20±10.26)U,MDA含量为(4.35±2.26)μmol/L。接触组与对照组上述对应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1)。对接触组以工龄分组比较,显示≥10年工龄组较短工龄组(≤5年)血清Pb、As平均水平与MDA均较高(P<0.01);SOD、GSH-Px和GST活力较低(P<0.01)。结论Pb、As接触有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镍化合物诱发恶性转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二种镍化合物诱发细胞恶变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二种镍化合物转化细胞接种BALB/c裸鼠,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检测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结晶型硫化镍和氯化镍诱发的BALB/c-313恶性转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表现为阳性。结论:镍化合物诱发的细胞恶性转化涉及了端粒酶活性改变,提示了端粒酶表达与镍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反式-BPDE诱发人胎气管上皮细胞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苯并(a)芘在人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苯并(a)芘的代谢产产物反式-BPDE,作地体外培养的大胎气管上皮细胞8~12周后,用PCR-SSCAP方法检测P53抑癌基因第6,7,8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结果:经反式-BPDE处理的人胎气管上皮细胞,P53第7,8外 有点突变,而这些细胞 出现典型的转化细胞形态特征的改变。结论:反式-BPDE可诱发人胎气管上皮细胞P3基因点突变,此抑癌基因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构建TEF-1δ (mous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δ) 的稳定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细胞筛选法,以pcDNA3.1/V5-His-TOPO为表达载体,构建了TEF-1δ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系,Western Blot分析与鉴定表达蛋白.结果: 在10株转染和经G418反复筛选的CHO细胞系中,有3株(编码为COH-pcDNA3.1-TEF-1δ#3,#6,#14)具有高效稳定表达的TEF-1δ编码蛋白质(Mr约31×103),其余CHO细胞株的TEF-1δ蛋白质表达相对较弱或无表达.在4株转染和经G418反复筛选的COS7细胞系中,4株细胞(编码为COS7-pcCDNA3.1-TEF-1δ #4,#8,#14和#17)均有高效稳定的TEF-1δ编码蛋白表达,相应的无转染组及载体对照组的CHO和COS7细胞均无TEF-1δ蛋白质表达.结论: 这两类TEF-1δ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稳定表达系统已成功构建与鉴定,该表达系统的建立对于TEF-1δ这一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尤其是镉的致癌作用与致癌机制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TEF-1δ基因真核细胞稳定表达系统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TEF-1δ (mous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δ) 的稳定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细胞筛选法,以pcDNA3.1/V5-His-TOPO为表达载体,构建了TEF-1δ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系,Western Blot分析与鉴定表达蛋白.结果: 在10株转染和经G418反复筛选的CHO细胞系中,有3株(编码为COH-pcDNA3.1-TEF-1δ#3,#6,#14)具有高效稳定表达的TEF-1δ编码蛋白质(Mr约31×103),其余CHO细胞株的TEF-1δ蛋白质表达相对较弱或无表达.在4株转染和经G418反复筛选的COS7细胞系中,4株细胞(编码为COS7-pcCDNA3.1-TEF-1δ #4,#8,#14和#17)均有高效稳定的TEF-1δ编码蛋白表达,相应的无转染组及载体对照组的CHO和COS7细胞均无TEF-1δ蛋白质表达.结论: 这两类TEF-1δ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稳定表达系统已成功构建与鉴定,该表达系统的建立对于TEF-1δ这一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尤其是镉的致癌作用与致癌机制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叶绿酸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蛋白差异表达,探讨叶绿酸抗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一步法分别提取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诱导的转化细胞B-1和叶绿酸与BPDE共处理的抗转化细胞CB-1总蛋白,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相应软件ImageMaster 2D 3.10分析两种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结果:与B-1细胞相比,CB-1细胞中有47个蛋白斑点出现表达差异,其中19个蛋白斑点表达升高,28个蛋白斑点表达降低;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斑点。结论:叶绿酸抑制细胞恶性转化可引起大量蛋白表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叶绿酸抗细胞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
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发细胞恶变后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苯并(a)芘代谢产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苯并(a)芘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409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相应软件ImageMaster2D 3.10分析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结果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与阴性对照细胞比较,cDNA芯片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43条,其中52条基因在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增高,91条基因在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降低;二维凝胶电泳显示有72个蛋白斑点出现表达差异,其中44个蛋白斑点在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升高,28个蛋白斑点在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降低,对其中7个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斑点的鉴定显示,原癌基因v-erbb2同源3、锌指蛋白127、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KIAA0471蛋白在恶性转化细胞中高表达,而钙结合蛋白5、锌指蛋白Aiolos、Kelch样蛋白3在恶性转化细胞中低表达.结论反式-BPDE诱发16HBE恶性转化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表达改变的基因和蛋白可能参与了BPDE诱发细胞恶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识别结晶型硫化镍(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镍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结晶型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恶性转化相关蛋白。结果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在相对分子质量14400~94000、等电点3~10范围内分离出约700个不同蛋白质点,对差异表达明显的等电点约6,相对分子质量约25000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等电点为5.66,相对分子质量为21890的蛋白/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 2,PDX2),并发现该蛋白在恶性转化细胞中高表达。结论蛋白PDX2可能是参与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重要蛋白分子,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