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郎海涛  成鹏  杨红  陈夷 《中国骨伤》2000,13(11):663-663
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 ,采用多方位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0 0余例 ,总有效率为 96 %。为分析影响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有关因素 ,我们选择其中显效和无效的两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显效和无效两组 2 5 8例 ,男 15 6例 ,女 10 2例 ;年龄 17~6 7岁 ,平均 44 6岁 ,病程 1周~ 7余年。全部病例均由临床科根据临床表现和CT或MRI检查确诊 ,并由理疗科复诊。2 治疗方法  采用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JXQ - 1A型多方位牵引床 ,患者取俯卧位 ,根据其体质、病情确定牵引距离、倾角、转角…  相似文献   
22.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3.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对77例肝癌患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患肝功能分级ChildA级59例,B级16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9例,继发性肝癌18例。患治疗后每个月进行AFP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小肝癌各组(Child A、B、C)PRFA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90%和0。大肝癌各组(原发、复发、继发)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6%、22.2%和25%。未手术的原发性小肝癌(≤5cm)24例,其中AFP阳性18例,PRFA术后AFP转阴占72.2%(13/18),明显降低占22.2%(4/18),未降低占5.6%(1/18);MRI显示24例中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9.2%(19/24)。结论:PRFA作为肿瘤局部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手术风险大的小肝癌,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优点。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2 035次射频消融后28例次发生肝内感染,感染率1.3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性肝癌、既往腹部手术类型、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与射频后肝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肿瘤类型(r=3.647,P=0.004)、肿瘤数目(r=1.155.P=0.042)、肿瘤部位(r=1.701,P=0.019)以及既往腹部手术类型(r=2.213,P=0.010)是射频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肠吻合手术的肝癌)、多发肝癌以及位干空腔脏器附近的肝癌更易发生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肿瘤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肿瘤残瘤(即不完全消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9月12月至2007年4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对134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2696个肿瘤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2个月内复查,统计术后肿瘤残留发生率.结果 1142例病人2331个肿瘤得到有效复查资料.132例(11.6%)病人的192个(8.2%)肿瘤射频消融后发生活性组织残留.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术前TACE、射频发生器类型以及超声定位清晰度等指标与术后肿瘤组织残留显著相关,分别为P=0.000,P=0.004,P=0.014,P=0.001和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只有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以及术前TACE是肝癌射频消融后活性组织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理选择肿瘤大小、部位和射频发生器,精确超声定位.术前实施TACE等可降低射频消融后不完全消融率.减少术后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26.
微波痔内凝固治疗内痔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波痔内凝固治疗内痔42例陈夷,谢企良,冯爱玉,赵晋新本组42例,男40例,女2例,平均年龄37岁。按DOdd氏法分类,I度18例,II度22例,III度2例。病程3~20年。内痔大便带血23例,滴血12例,射血5例,痔核脱出可自行还纳2例。采用24...  相似文献   
27.
膈顶部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 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 cm,3~5 cm和>5 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O%和92.O%.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28.
背景:目前对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是否能进行适量的运动,且适量的运动是否对梗死心肌修复与再生有积极的意义,尚存在很大的争议。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的影响。 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雌、雄训练组和雌、雄对照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左心室前壁梗死模型。造模24 h,训练组大鼠进行30 min/d的跑台训练,强度为20 m/min,0% grade,共持续12 d;对照组造模后正常饲养。2周后,对大鼠心肌行常规Masson’s Trichrome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几何参数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造模2周,训练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死亡率十分接近(22% vs. 20%)。训练组(雌、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梗死边缘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 < 0.05),梗死区室壁最小厚度也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说明心肌梗死急性期即进行中等强度的跑台训练不但没有明显降低大鼠的存活率,还能有效减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重构,且上述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临床资料患者男 ,4 7岁。 3年前因原发性肝癌行肝右后叶局部 (Ⅵ段 )手术切除 ,33个月后复查 ,发现原手术切缘部位肝癌复发 ,大小 2cm× 2cm。即行肝动脉插管化疗一次 ,30天后 ,连续 4周肝癌内无水酒精注射 4次。 6 0天后 ,CT复查提示肝癌继续生长达3cm× 4cm ,其旁另新生一 2cm× 2cm肿物 ,AFP由治疗前 187μg L升高至 2 5 7μg L。评估治疗结果无效后 ,改拟行经皮穿刺射频肝癌热凝损毁术。术前查患者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 ,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基础血压 15 9kPa。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射频穿刺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右 7~ 8肋间向下斜插…  相似文献   
30.
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防治21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12/2007-10我院1567例肝癌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分析射频消融后21例针道出血的原因.结果:21例针道出血患者中,6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4例成功,2例死亡.其余15例内科药物止血无效后3例直接行剖腹探查,均成功止血;12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共13例存活,2例死亡.治疗成功率81.0%(17/21),出血所致死亡率19.0%(4/21).射频前肝硬化重、血小板低于正常、PT明显延长以及位于包膜下者更容易发生射频后针道出血(OR=4.33,6.31,7.66,7.91;P=0.008,0.32,0.000,0.027).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位于包膜下等针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射频后密切观察病情.DSA下血管封堵或外科手术止血是伴有肝硬化患者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