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0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15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212篇 |
综合类 | 501篇 |
预防医学 | 17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4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6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肾上腺囊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囊性变患者资料,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非肿瘤源性患者21例,肿瘤源性患者10例。结果非肿瘤源性患者21例,其中单纯性囊肿15例,囊内出血感染或自发性出血所致的高密度囊肿6例。肿瘤源性患者10例,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囊性变1例,8例嗜铬细胞瘤有激素活性症状。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上腺囊性病变最可靠的定位诊断方法。强调在CT检查中有增强效应的囊性病变,要做内分泌功能检查。对直径〉4cm或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囊性病变应行外科治疗,〈4cm单纯性或单侧自发性出血性囊肿,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32.
在3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光滑球拟酵母WSH-IP303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实验确定116.4g/L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发酵58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58.0g/L和0.516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3.4g/L,发酵24h分批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64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0.2g/L和0.559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62.6g/L,发酵24h开始连续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72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3.3g/L和0.586g/g,与葡萄糖总质量浓度相似(115g/L)的分批发酵相比,丙酮酸产量分别提高了3.8%和9.1%.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能促进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尽管葡萄糖补料培养可适度提高丙酮酸的产量及产率,但生产强度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桑叶中的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ZORBAX— ODS(5 μm2 5 0 mm× 4 .6 m m i.d.)柱 ,甲醇 - 0 .0 1mol/ L 磷酸二氢钾 (2 5∶ 75 p H=3.5 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2 8nm。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绿原酸的峰面积与其质量在 0 .0 5 2~ 2 .5 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2 770 .5 1X- 18.0 7,r=0 .9999,平均回归率为 97.5 ,RSD=1.81% (n=6 )。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在建立扳机点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温针进行干预,通过显微病理技术及微透析技术,评价其对扳机点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及致痛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模型对照)和C组(模型干预);A、B每组又分3小组(A0,A1,A2和B0,B1,B2),C组分为2小组(C1,C2)。B、C两组建立MTr Ps模型,造模成功后并分别给予C1组7 d和C2组15 d温针干预。分批处死大鼠,MTr Ps局部取材,制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微透析技术对大鼠动物模型扳机点局部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进行检测。结果:镜下可见,造模组的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扭曲,局部肌纤维纤维化、挛缩增粗等;局部可见有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侵入及挛缩结节部位出现大面积粘连,温针干预后局部肌纤维的病理状态明显改善,局部微小血管形成和成熟,局部肌纤维修复。在造模成功后,进行温针干预前B0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明显高于A0组(P0.01),通过7d的温针干预,C1和B1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B1组明显高于A1组(P0.01);通过15d温针干预,C2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低于B2组(P0.05),但C2、B2组明显高于A2组(P0.01),C2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及前列素E2的量低于C1组(P0.05)。结论:运动联合击打的造模方式通过病理组织学证实是有效的;温针能够改善大鼠肌筋膜痛扳机点局部肌纤维的病理状态及炎症状态,促进局部微小血管形成和成熟,有助于扳机点局部肌纤维修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 p5 3、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S P法检测 5 6例星形细胞瘤 p5 3及 p16蛋白 ,并同时行组间对照。 结果 p5 3蛋白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明显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而p16蛋白则随级别增高其缺失率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高表达和p16蛋白的缺失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5 3表达增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恶变的信号 ,但 p16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恶性化的过程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分析2011-2013年度我院住院患者中307例多学科会诊,进行回顾性分析。会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但总体转归较好。多学科会诊有利于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性诊疗,加强各学科交流协作,提高医疗水平。但在执行过程中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8.
王龙琦陈坚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3):236-24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对机体的创伤,评价微波消融术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和传统组,其中45例选择甲状腺微波消融术,45例选择甲状腺传统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12 h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消融组术后12 h CRP(0.6±0.1)m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1.9±2.1)mg/L(t=-35.934,P=0.000);IL-6(3.5±1.2)n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4.3±4.4)ng/L(t=-15.885,P=0.000);TNF-α(43.1±6.1)n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50.1±2.7)ng/L(t=-7.039,P=0.000)。微波消融组术中出血量(12.3±2.1)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9.2±4.1)ml(t=-24.610,P=0.000);手术时间(29.4±5.4)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82.2±14.8)ml(P=-22.482,t=0.000);住院时间(1.6±0.7)d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4.2±0.4)d(t=-21.633,P=0.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微波消融组4例,传统手术组6例,χ2=0.450,P=0.502)。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较传统手术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电源是医疗设备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出现故障时故障现象比较直观,加上现在的医疗设备的电源基本上都是采用脉宽调制技术(PMW)的脉冲电源,其电路结构、器件型号参数往往就是器件厂家的典型电路,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讲维修的可行性也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