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36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0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儿 :女 ,9岁 ,无自觉症状。体检 :生长发育正常 ,上端胸骨裂累及胸骨长度的 90 % ,剑突处有 1.5cm× 1.0cm软骨融合 ,胸骨裂呈“u”字型 ,最宽处3.5cm ,其间可见心和大血管在皮下规则搏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正常。手术方法 :取正中切口 ,剥离胸大肌在左右胸骨索上附着点 ,显露胸骨裂全貌 ,将左右胸骨索之骨膜自其前外侧缘从上到下纵形切开 ,向内方将胸骨索前面和内侧面之骨膜剥离成长方形骨膜瓣。用可吸收缝线将左右两块胸骨骨膜瓣缝合于中线 ,从而构成一个稳固的后方胸骨骨膜壁。取腋段肋骨 2段 ,每段长约 5cm ,所取肋骨段前侧… 相似文献
42.
1939年Friedrlch首次从尸检发现肺瘢痕癌,以后Rossle(1943年)、Luders和Themel(1954年)相继报道,认为肺瘢痕组织与癌的形成有关。近年来我国亦有报道。本文就我院6年来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瘢痕癌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见附表) 男4例,女3例,年龄36~65岁。出现咳嗽、咯血后X片发现2例,背痛久治不愈胸片发现1例,原有肺结核在治疗中发现缓慢增大的肺内肿块3例(其中X片随诊观察3年的2例,6年1例),无 相似文献
43.
44.
原发性纵隔肿瘤384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年来我院收治的3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 384例中,胸腺瘤147例,占38.3%,畸胎瘤70例,占18.2%,神经源性肿瘤66例,占17.2%,纵隔囊肿32例,占8.3%。X线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9.2%,而CT的基本符合率为92.4%;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336例,部分切除者29例,探查加活组织检查者19例。手术切除率为95.1%(365/384)。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1.6%。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经成立,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切口,恶性胸腺瘤手术治疗原则是即使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也应尽早将可切除部分切除,复发的胸腺瘤仍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5.
胸腔内脊膜膨出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9岁。右侧胸闷气短2年,伴右下肢麻木3个月,CT及MRI示胸椎管内占位病变并向胸腔膨出,T_(4-6)椎体骨质部分吸收,T_6右侧椎弓孔破坏,椎间孔扩大,呈喇叭口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最大径16cm×10cm,全脊髓MRI未见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考虑为囊性神经鞘瘤可能性大,入院诊断为后纵隔肿瘤。术中见囊内充满清亮脑脊液,无神经组织,T_6椎间孔扩大,直径约3cm,从椎间孔探查椎管内见脊髓受压被推向左前方,结构尚正常。囊壁病检提 相似文献
46.
69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术前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半年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胸腺增生组(20例)尤为显著.胸腺瘤组(49例)术前胸腺瘤相关抗体水平增高,但术后半年内无明显变化.69例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4年,症状总缓解率为76.81%,其中胸腺增生组95%,胸腺瘤组69.39%。作者认为,对于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MG患者,胸腺切除术是有效的,应该列为治疗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47.
法乐氏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包括四种病变,即右室流出道(RVOT)梗阻、室间隔缺损(VSD)、主动脉右跨和右心室肥大。其中最基本的畸形为RVOT梗阻和VSD。对TOF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幼年夭折, 相似文献
48.
49.
50.
病人,男,59岁.吞咽困难6年,加重半年.体格检查,病人消瘦,贫血(Hb?85g/l),余未见异常.食管造影:膈以上食管高度扩张,钡剂涂布不均,呈雪片状,贲门处狭窄呈鸟嘴状,粘膜无破坏,酷似"贲门失驰缓征"(图1).食管镜检查:距门齿18cm食管左前壁一新生物突入腔内,并延续至贲门口,活检仅见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