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3.
苦参碱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碱化学分子式为C15H24N2O,是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1].近年来,人们发现苦参碱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促使人们加大了对苦参碱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力度,并取得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 相似文献
64.
硫芥诱导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硫茶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生长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定性硫芥中毒的IEC-6细胞形态变化及DNA的改变。采用Cell Death DetectionELISA试剂盒研究IEC-6细胞凋亡与硫芥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0.1-1000μmol/L硫芥对IEC-6细胞的毒性作用与硫芥的深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并聚集于核膜边缘,凋亡小体形态;DNA电泳有“DNA Ladder”出现,0.1-100μmol/L硫芥处理的细胞的凋亡量随硫芥 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100μmol/L测凋亡量反降低。结论:硫芥可诱导大鼠小肠上皮IEC-6细胞凋亡,在低浓度时以凋亡为主,高浓度时则出现坏死。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54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存在明显诱因者较少见(39.6%),出血方式表现为呕血者较少见(21.6%),其伴随疾病(49.4%)和并发症(21.4%)较多,再出血率(16.9%)和死亡率(11.7%)较高。出血病因中,老年人以胃溃疡最多见(27.9%),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8.8%)及胃癌(18.2%);而中青人以十二指肠溃疡(34.3%)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16.3%)及胃癌(10.6%)。老年人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人,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则低于中青年人(P〈O.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7.
内镜超声无水酒精注射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癌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U 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对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癌痛病例记录疼痛分数并随访 ,用纵轴式彩色 EUS显示腹主动脉第一分支 ,在其两侧注射无水酒精。结果 10例胰腺癌 ,1例胆囊癌 ,1例胃癌。全部病例均有转移征象。注射前疼痛分数 (0 ~ 10分级 )为 :胰腺癌 6 .7± 0 .3、胆囊癌 5 .9、胃癌 6 .0 ;注射后 12周为胰腺癌 1.2 ± 1.0、胆囊癌 1.3、胃癌 1.5。并发症 :8例注射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例出现腹泻 ,3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渗血 ,用镜身压迫止血。全部病例无感染及穿孔发生。结论 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能够安全有效缓解腹腔内癌痛。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江苏省启东市肝癌高发区的HBV流行株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并分析其与肝癌的相关性. 方法自启东市肝癌高发区的182份血清标本中抽提HBV DNA,以PCR方法扩增HBV全基因或X基因,测序后与基因库中已知基因型的参照序列共同构建基因进化树,根据序列在进化树中的位置进行型别鉴定.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对包含24例HBV携带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3例肝癌患者在内的48例患者的血清HBV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44例(91.7%)为C2基因型,4例(8.3%)为B2基因型,未见A、D、E、F、G、H等型别,也未见B/C重组病毒.以X基因测序方法对182例患者血清标本的鉴定结果显示,C2和B2型分别占92.9%(169例)和5.5%(10例),另有1.6%(3例)为B2/C2混合感染.启东地区C基因型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邻近上海地区的78.9%(χ2=12.252,P<0.01).在81例肝癌和77例肝炎患者中,B、C基因型HBV的分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启动子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为70.3%,明显高于B基因型中的30.8%(P<0.05);T1766和A1768突变则仅见于C基因型病毒中. 结论启东地区HBV感染以C2基因型为主,但其与肝癌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C基因型中较易出现核心启动子突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CRISPR-Cas12a系统的荧光快速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并对其检测效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恶性疟原虫18S核糖体RNA(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和合成3组RAA引物及CRISPR来源RNA(crRNA),选择最佳组合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荧光RA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构建包括靶标区的恶性疟原虫3D7株18S rRNA基因质粒,将质粒浓度分别稀释成1 000、100、10、1拷贝数/μL进行荧光RAA/CRISPR-Cas12a反应,评价荧光RAA/CRISPR-Cas12a法检测敏感度;分别以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CRISPR-Cas12a反应,评价荧光RAA/CRISPR-Cas12a法检测特异度。分别采用荧光RAA/CRISPR-Cas12a法和巢式PCR法对50份疟疾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一致性。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3D7株,经培养后获得的培养物...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经鼻胃管饲给药的药物使用情况,并探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鼻胃管饲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7年3~5月间所有使用鼻胃管饲给药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使用鼻胃管饲给药的患者55人次,涉及76种药物,合计使用4101例次,人均75例次,同时联用药物最多12种。不合理用药共1642例次,不合理率为40.04%,表现在药物剂型选择不当、配伍不当和用法不当。结论我院鼻胃管饲给药存在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与医护密切合作,确保鼻胃管饲给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