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32篇 |
免费 | 373篇 |
国内免费 | 4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篇 |
儿科学 | 164篇 |
妇产科学 | 70篇 |
基础医学 | 370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1338篇 |
内科学 | 855篇 |
皮肤病学 | 79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27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84篇 |
综合类 | 2713篇 |
预防医学 | 1104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996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102篇 |
肿瘤学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453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417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360篇 |
2008年 | 372篇 |
2007年 | 430篇 |
2006年 | 402篇 |
2005年 | 439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393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307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376篇 |
1998年 | 372篇 |
1997年 | 370篇 |
1996年 | 354篇 |
1995年 | 341篇 |
1994年 | 276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175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18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NB4细胞经bestatin和ATRA单用或联合应用处理一定时间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分化细胞功能,RT-PCR法检测c-myc和c-EBPε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100μg/ml bestatin和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72小时后,其分化的形态更明显;100μg/ml bestatin与不同浓度ATRA联合处理72小时,能增强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单用相应浓度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从48-96小时,100μg/ml bestatin能增强10 nmol/L 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且呈时间依赖性,与相应时间点ATR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ATRA(10 mmol/L)和bestatin(100μg/ml)联用处理72小时,NB4细胞CD11b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联用100μg/ml bestatin处理4小时后,NB4细胞c-myc mRNA表达的降低更明显(P<0.05);50、75、100μg/ml bestatin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8小时后,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单用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联用各组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NBT还原能力之间呈负相关(r=-0.940,p=0.017);与100μg/ml bestatin联用不能增强10 nmol/L ATRA上调c-EBPεmRNA的表达;50、75、100μg/ml bestatin单独处理对NB4细胞的分化无影响.结论: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bestatin协同ATRA下调c-my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患儿男,9岁7月龄,因“反复感染3年余,阵发性头痛3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EB病毒感染后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反复肺炎,右侧额颞部头痛和头晕,发作性左下肢无力。精细分型提示成熟B细胞水平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基因检测提示SH2D1A基因c.163C>T(p.R55X)杂合变异。脑脊液中EB病毒DNA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脑白质损伤,头颅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提示左前脑动脉有局部结节。诊断为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型,经干细胞移植该患儿脑血管炎、颅内EB病毒感染症状以及免疫功能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93.
【】: 目的 评价“一专多能”医护整合模式在本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中的效果,探索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中个体化的慢病特色服务和社区适宜技术推进新模式。方法 自2017年1月在“1+1+1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基础上,本中心组建了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腹膜透析、社区压力性损伤、PICC维护六大领域的专科医护整合团队,目的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这六大领域中高危签约居民通过专科医护整合团队进行个体化的干预,从疾病专科诊疗、专业性的健康咨询、针对性的健康照顾、权威性的健康指导和持续性的健康关怀和社区适宜新技术推进。结果 以“一专多能”医护整合团队在一年中的干预,慢病患者中的糖尿病护理门诊教育和高血压自我管理同伴教育,对改善血压、血糖效果明显(P<0.05);四大适宜技术的并发症率明显减低、治愈率和普及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 “一专多能”医护整合团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模式得到同行认可和居民的肯定,四大社区适宜技术真正做到方便百姓,惠及居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N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压痕松弛实验,研究三种形式大鼠肝脏的黏弹性参数的差异,探索黏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180±20) g,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每只大鼠的肝脏依次在三种检测条件(在体检测、离体检测、将肝脏切成小块后体外检测)下分别进行压痕松弛实验,进行肝脏黏弹性的力学检测。使用Prony模型分别获取3种检测条件下的黏弹性参数:τ_1、τ_2、g_1、g_2。结果在体肝脏的黏弹性参数g_1、g_2、τ_1、τ_2分别为0. 508±0. 071、0. 194±0. 055、0. 754±0. 218、23. 524±9. 233,离体肝脏的黏弹性参数g_1、g_2、τ_1、τ_2分别为0. 384±0. 072、0. 256±0. 041、1. 062±0. 250、29. 254±2. 852,肝脏组织块的黏弹性参数g_1、g_2、τ_1、τ_2分别为0. 359±0. 030、0. 246±0. 027、1. 070±0. 137、30. 204±3. 250。离体肝脏及肝脏组织块与在体肝脏的黏弹性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离体肝脏和肝脏组织块的黏弹性与在体肝脏的黏弹性有着较大差异,对肝脏的黏弹性进行研究时,应注意不同检测状态对肝脏黏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998.
超声评价冬眠心肌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犬短期冬眠心肌模型。超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显示,在冠脉狭窄后局部心功能明显降低(P值<0.001),狭窄期间相对稳定在低水平范围,再灌注后心功能出现改善,以ΔT%为例,再灌注后120min时,恢复到狭窄前的71%。动态心功能曲线呈降低-平台-回升的规律。这一事实说明,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与冠脉血流量直接相关,并在血流恢复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99.
应用M—型彩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表明应用M型彩色多普勒测量的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与左室弛缓有关。为研究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M型彩色多普勒测量了95例下落空,32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和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内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000.
宫内节育器因其手术简便、可逆,避孕措施稳定、持久,已被我国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纳。因此,人们愈加关注其并发症的发牛.尤其是带节育器异位妊娠时。但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之间的关系仍无定论。本文对带器异位妊娠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8~1996年共收治异位妊娠497例,其中带器异位妊娠121例(24.35/);年龄26~42岁,平均33.96岁。】.2孕、产史121例均有孕史,其中孕5次1例(O.83%),孕4次4例(3.31%),孕3次24例门9.83%),孕2次59例(48·76%),孕1次33例(2727%);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