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65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61篇 |
出版年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报道了我国第一株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细胞性肝癌模型(H615)的株建经过及一般生物学特性。H615是由一615系小鼠的自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已传至24 相似文献
122.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将昆明种(雌)杂种小鼠与C_(57)BL(雄)近交系小鼠杂交后,进一步培育而成的一株灰褐色近交系小鼠,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的实验研究中。但是关于615系小鼠自发瘤的发生率,迄今未见有公开报道。为了获得有关615系小鼠的某些生理学或和病理 相似文献
123.
本实验研究了转输615系小鼠脾LAK细胞和LAK—88/DC细胞系对615小鼠白血病(L615)的免疫防治效应,以及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攻击前二十一天转输LAK细胞或LAK—88/DC细胞系,并每日腹腔注射培养上清液一周,可以诱导正常受鼠产生对L615明显的免疫预防效应,分别使实验组80%的小鼠长期存活;单独注射培养上清液也有效,可使60%的小鼠长期存活。在攻击后五天,用环磷酰胺(CY:180mg/kg)进行化疗并转输LAK细胞或LAK—88/DC细胞系,则能延长晚期L615病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并可使实验组25%~28.6%的小鼠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4.
肿瘤疫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0 2年利用肿瘤疫苗 (tumor vaccine,简称瘤苗 )对癌症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尝试标志着肿瘤免疫学的开端。近一个世纪来有关瘤苗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肿瘤的抗原性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个肿瘤免疫学的核心问题展开的。在世纪之交对肿瘤疫苗的研究、应用与开发作一回顾与展望可能是有益的。1 百年历史回顾1 .1 早期阶段 (上世纪初~中叶 ) :盲目尝试在基础免疫学 (P.Ehrlich,E.Metchinikoff等 )特别是抗感染免疫治疗成就 (von Behring对白喉的抗毒素血清治疗获首届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 90 1 )的启发与推动下 ,1 90 2年 Leyden和 Bl… 相似文献
125.
树突状细胞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是唯一能提呈抗原给初始型T细胞使之活化扩增为效应细胞的专职APC。DC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如何 ,怎样提高其作用水平值得探讨。方法 :以HCa -F或L61 5榄香烯复合瘤苗 (H -TCV或L -TCV)、H -TCV可溶性上清 (TH)、CP免疫小鼠 ,分离制备其脾脏DC ,在体外分别用相应瘤细胞上清 (H或L)和瘤苗上清 (TH或TL)冲激后 ,以MTT法检测其诱导同系小鼠脾不粘附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1 正常小鼠DC在体外可诱导同系… 相似文献
126.
钱振超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2,22(6):535-536
对肿瘤的生物治疗 (biotherapy,生疗 )可以追溯到Coley′s毒素 (1 891 ) ,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肿瘤免疫学和生物技术 (包括基因工程技术 )的发展 ,当代生物治疗的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 :任何生物学物质 (biologicalsubstance)或生物制剂 (biological)的治疗性应用 ,其中哺乳类特别是人类基因组的产物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生物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学的热点和前沿。尽管总体上生疗尚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 ,基本上尚属辅助疗法 ,但它是一种生理性、比较理想、前景良好的疗法 ,2 1世纪生物治…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报道了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兼有血道及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并对其转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途径接种血道转移率平均为80%,淋巴道转移率平均为44%,而以右大腿肌肉内接种组血道与淋巴道转移率最高;最早发生肺转移和淋巴道转移的时间分别是7天和19天。因此,Ca761为一高血道转移并伴有中淋巴道转移特性的小鼠乳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28.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于1961年5月培育的一株灰褐色近交系小鼠。20年来,它已的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但关于615系小鼠的寿命及生育能力尚未见公开报道。我们于1979年4月~1981年11月,对100对繁殖用615近交系种鼠的生育能力和寿命进行了观察、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一、动物:本室所用615近交系小鼠是1974年9月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引入,当时为第45代。在本实验室中按近交系动物要求,常规饲养繁殖。本实验所用 相似文献
129.
受体的特征对甾类激素在各组织内的效应已了解多年,但其受体仅约20年前才由Jensen首次报道.迄今所有甾类激素的受体均已被描述.Jensen等提出的甾类受体作用的两室模式(two-compartment model)最受公认:甾类先弥散入细胞并与胞浆中高度特异的受体分子相结合;然后,甾类-受体复合物发生构象改变(激活或转化)并进入核内,与基因组上特异的接受顺序连接.核受体主动中介该激素特异的细胞效应,而胞浆受体则代表具有与核相互作用潜能的附加受体.最近有人对比二室模式表示异议,提出雌激素受体(ER)可能局限于胞核.但这些观察有待证实,在目前,区别胞浆和核受体仍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