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49篇 |
免费 | 1056篇 |
国内免费 | 6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6篇 |
儿科学 | 128篇 |
妇产科学 | 70篇 |
基础医学 | 702篇 |
口腔科学 | 166篇 |
临床医学 | 2602篇 |
内科学 | 1398篇 |
皮肤病学 | 119篇 |
神经病学 | 342篇 |
特种医学 | 7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9篇 |
外科学 | 1972篇 |
综合类 | 5320篇 |
预防医学 | 1927篇 |
眼科学 | 218篇 |
药学 | 2000篇 |
48篇 | |
中国医学 | 2433篇 |
肿瘤学 | 5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6篇 |
2023年 | 343篇 |
2022年 | 432篇 |
2021年 | 483篇 |
2020年 | 481篇 |
2019年 | 352篇 |
2018年 | 350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300篇 |
2015年 | 387篇 |
2014年 | 827篇 |
2013年 | 668篇 |
2012年 | 736篇 |
2011年 | 862篇 |
2010年 | 827篇 |
2009年 | 849篇 |
2008年 | 808篇 |
2007年 | 893篇 |
2006年 | 1024篇 |
2005年 | 1052篇 |
2004年 | 893篇 |
2003年 | 865篇 |
2002年 | 614篇 |
2001年 | 687篇 |
2000年 | 669篇 |
1999年 | 612篇 |
1998年 | 531篇 |
1997年 | 500篇 |
1996年 | 481篇 |
1995年 | 468篇 |
1994年 | 354篇 |
1993年 | 321篇 |
1992年 | 286篇 |
1991年 | 264篇 |
1990年 | 229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153篇 |
1987年 | 135篇 |
1986年 | 93篇 |
1985年 | 91篇 |
1984年 | 69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63篇 |
1981年 | 36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1篇 |
1959年 | 12篇 |
1958年 | 23篇 |
1957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妊娠期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生率约为1/1500[1]。由于妊娠的特殊生理和解剖改变,在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上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如处理不当,对胎儿及母体威胁较大。我院自1980~2007年共收治妊娠期阑尾炎3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0~33岁,平均24岁。妊娠早期(3个月内)9例,妊娠中期(3~7个月)15例,妊娠晚期(7~10个月)12例。病程:24小时以内者8例,1~3天19例,3~6天6例,6天以上3例。1.2临床表现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者21例,右侧后腰部疼痛者7例,胃区疼痛者4例,右侧腹部疼痛者3例,右侧肋缘下疼痛者1例。阵发性腹痛者11…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干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脑梗死,将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设为脑梗死组(n=37),将无脑梗死发生的患者设为非脑梗死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7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中37例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17.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长于非脑梗死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脑水肿体积较非脑梗死组均明显更高(P<0.05),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比例明显更高(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更低(P<0.05);两组年龄、性别、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血肿量、脑水肿体积、收缩压、舒张压、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GCS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喜树碱类药物作为公认抗肿瘤药,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Topo-I)的活性有关。因此,分裂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对该类药物更为敏感。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有报道,喜树碱对不具有分裂增生特性的神经元也显示出较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元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并不明确。在深入分析喜树碱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喜树碱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可能依然与抑制Topo-I活性有关,可能是通过干扰DNA转录过程中Topo-I的活性,导致DNA转录障碍,最终引发神经元凋亡。并在该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小鼠脑组织中铁离子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尼莫地平高、中、低(80、40、20mg.kg-1)剂量组,每组35只,后4组脑室内注射0.25氯化铝2μL,每天1次,连续5d,建立神经元退行性变小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人工脑脊液;5d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2次,连续30d,末次灌胃24h后观察其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考察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铝离子和铁离子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高剂量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其中MDA、HO-1蛋白和铁离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及尼莫地平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尼莫地平可能通过抑制HO-1蛋白表达维持铁离子代谢平衡,发挥缓解神经元退行性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健康管理对成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不同证型患者Th1/Th2变化的影响。方法:73例患者分为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兼痰浊型及兼瘀血型,随机单盲对照将每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各证型治疗组IFN-γ、IL-4和IFN-γ/IL-4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改变Th1/Th2失衡,系统健康管理计划对哮喘缓解期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