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惟一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白血病复发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慢性期接受allo-HSCT患者的复发率较低(5%~20%),但在疾病加速期或急变期进行移植,复发率则明显升高(30%%~60%)。移植后复发的治疗主要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IFNα和第二次移植。虽然DLI可诱导长期的分子学完全缓解(CR),已成为治疗allo-HSCT后复发CML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同时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异基凶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早期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 同顾件分析192例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IPS的发牛情况及其临床表现,对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移植时疾病状态(高危组70例,疾病处于难治、未缓解状态;标危组122例,疾病处于缓解状态)、供者类型、HLA相合程度、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aGVHD程度、aGVHD累及器官等11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同归分析,筛选出发生IP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192例allo-HSCT受者中,有23例发生IPS,发生时间为术后76 d(32~120 d),其中20例经治疗无效死亡,发病至死亡的时间为9 d(3~92 d),其余3例治愈.23例IPS患者中,有19例发生过aGVHD,其中肠道aGVHD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组、非亲缘供者、HLA不合、发生aGVHD、Ⅲ~Ⅳ度aGVHD及肠道aGVHD等6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凶素分析显示,非亲缘供者、Ⅲ~Ⅳ度aGVHD和肠道aGVHD等3个因素是发生IP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亲缘供者、Ⅲ~Ⅳ度aGVHD及肠道aGVHD是发生IPS的独立危险因素;IPS可能是由aGVHD引起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后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与白血病复发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37例成人白血病患者接受了allo PB SCT。预处理方案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输入的CD34+ 、CD3+ 、CD4 + 和CD8+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7.3× 10 6/kg、36 4× 10 6/kg ,、2 10× 10 6/kg和 137× 10 6/kg。移植后用环孢素A (CsA) +甲氨碟呤(MTX)预防GVHD。结果 受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平均植活时间分别为 13d和 12d。 37例中 ,18例发生急性GVHD(48.8% ) ,其中 9例发生II~IV度急性GVHD(2 4 .3% )。在可评价的 32例中 ,2 2例发生慢性GVHD(6 8.8% )。随访 6 0 0~ 15 0 0d(平均 95 0d) ,2 8例无病生存。主要死亡原因为 :急性GVHD 2例 ,巨细胞病毒肺炎 (CMV CP) 4例 ,慢性GVHD 2例 ,白血病复发 1例。 3年无病生存率为 75 .7%。结论 allo PBSCT后 ,慢性GVHD的高发生率增强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从而降低了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2例MM患者不同时期的VEGF、bFGF、HG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浓度,观察其与MM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以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MM患者治疗前的VEGF、bFGF、HGF血清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L-6血清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I期、Ⅱ期的VEGF血清水平显著低于Ⅲ期,而Ⅰ、Ⅱ期之间的VEGF血清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I期、Ⅱ期、Ⅲ期的bFGF及HGF血清水平依次增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MM之问的IL-血清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治疗有效者,其血清VEGF、bFGF、HG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无效者,其血清VEGF、bFGF、H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bFGF和HGF的血清水平与MM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相关,可以作为判断MM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5岁,美籍华人,因发现颈部肿物伴间断发热3个月,晕倒1次于2009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发现左侧颈部一肿物,花生大小,当时未予重视,后肿物逐渐增大,伴头晕乏力,精神、胃纳差,且间断有高热,体温39℃,入院前1 d晕厥1次.既往史:6、7岁曾反复出现颈部肿物,无特殊不适.个人史:香港出生,14岁后去美国后一直在美国生活,半年前来中国佛山.入院前吃减肥餐半年余.婚育史:已婚,无妊娠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独立指标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造血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120例allo-PBSCT患者分为MNC组(83例)和CD34+细胞组(37例),MNC组以≥4×108/kg为采集目标,CD34+细胞组以≥4×106/kgCD34+细胞为采集目标。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和供者采集次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MNC剂量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MNC组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81×108/kg,CD34+细胞组受者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5.05×106/kg;两组造血重建率均为100%;两组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均为移植后第11天(P0.05),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均为移植后第12天(P0.05);两组供者1次采集率分别为100%和37.84%(P0.05);MNC组中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移植受者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1天和移植后第12天(P0.05),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2天和移植后第14天(P0.05);MNC剂量在(3~5.99)×108/kg递增时,剂量与造血重建呈正相关,而MNC剂量在达到6×108/kg后递增,则并未使植活时间随之进一步缩短。结论MNC计数单独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计数指标,不仅能可靠预示allo-PBSCT(包括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移植)后造血重建,其植活率和植活速度可与CD34+细胞相比拟,而且其供者1次采集率(100%)显著高于后者(37.84%),allo-PBSCT时MNC计数可取代CD34+细胞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omission of the day 11 dose of methotrexate (MIX) on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From April 1997 to October 2002, 80 leukemia patients (46 men and 34 women aged from 12 to 56 years with a median age of 35) underwent allo-HSCT at our BMT unit. Among them, 58 patients received grafts from HLA-identical siblings, 8 from HLA one major antigen mismatched siblings and 14 from HLA-matched unrelated donors.All patients received a modified cyclosporine and short-course MTX regimen for GVHD prophylaxis,which included MTX 15 mg on day 1, and 10 mg on days 3 and 6 (MTX day 11 dose omitted) and cyclosporine given daily. Resul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grade Ⅰ-Ⅳ acute GVHD was 57.5% (46/80 patients), with grade Ⅱ-Ⅳ acute GVHD in 28 patients(35%) and grade Ⅲ-Ⅳ acute GVHD in 7 patients(8.8%). Among 58 patients receiving grafts from HLA-identical siblings, 24 patients developed grade Ⅰ-Ⅳ acute GVHD (41.4%), with grade Ⅱ-Ⅳ acute GVHD in 13 patients (22.4%) and grade Ⅲ-Ⅳ acute GVHD in 4 patients (6.9%). 21 out of 22 patients receiving grafts from HLA one major antigen mismatched siblings and HLA-matched unrelated donors developed grade Ⅰ-Ⅳ acute GVHD (95.5%),with grade Ⅱ-Ⅳ acute GVHD in 14 patients (63.6%)and grade Ⅲ-Ⅳ acute GVHD in 3 patients (13.6%).Chronic GVHD occurred in 38 out of 56 evaluable patients (67.9%), with extensive form in 15 patients(26.8%) and limited form in 23 patients (41.1%).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960 days (range 180-1980 days), the probability of leukemia-free survival at 3 years was 61.3% for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ay 11 MTX can be omitted without a major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HLA-identical sibling transplantation as well as HLA one major antigen mismatched sibling and HLA-matched unrelated dono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惟一方法。预处理是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植入的关键。寻找一种既能克服移植物排斥又不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处理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将氟达拉滨(Flud)加入地贫标准预处理方案中,不仅使 PesaroⅢ级重型地贫在清髓HSCT后获得持久植入,还成功地为2例肝硬化地贫患儿施行了非清髓无关供者HS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综合征(ES)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将我院收治1例重症ES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在术后第13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达到0.5×109/L时发生ES,表现为非感染性发热、腹泻、全身皮疹、肺实质浸润、低氧血症,经用地塞米松治疗后,体温逐渐消退,症状体征消失。结论:ES是一种移植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及时诊断,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为50%~60%,主要累及的组织器官依次为皮肤、口腔、肝脏、眼、胃肠道、肺、肌肉等。1988年Hiesse等首先报道cGVHD累及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回顾性分析一组cGVHD病例,发现其中3例伴有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