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我院两台百特CRRT使用至今所有故障维修案例的分析总结,再结合我院的贵重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制度,提出了针对百特CRRT的日常保养规范和定期的PM保养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目的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无痛分娩在基层医院应用方式与措施。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产科进行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20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取精神鼓励与指导,观察组在精神鼓励与指导基础上,采用硬膜外隙神经阻滞进行镇痛。结果经不同的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产妇轻,第一产程时间较短,进行剖宫产及会阴侧切人数较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以及Apgar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显著,能够对第一产程的活跃度气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会阴侧切及剖宫产的几率,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目的探讨铜和土霉素复合暴露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观察铜(Cu~(2+))和土霉素(OTC)单一暴露及Cu~(2+)+OTC复合暴露对其发芽、总根长、叶片抗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 OTC、Cu~(2+)单一暴露、Cu~(2+)+OTC复合暴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u~(2+)(20、30 mg/L)单一暴露组总根长在8 h显著减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续,Cu~(2+)(20、30和40 mg/L)单一暴露组总根长在96 h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u~(2+)+OTC(30、40 mg/L)组处理8 h玉米幼苗根系总根长缩短,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在24 h~96 h Cu~(2+)+OTC(10~40 mg/L)复合暴露组玉米幼苗根系总根长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2+)+OTC复合暴露与Cu~(2+)、OTC单一暴露对玉米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没有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 mg/L Cu~(2+)单一暴露组MDA含量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TC单一暴露组玉米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Cu~(2+)+OTC(20~40 mg/L)复合暴露组8~120 h 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2+)单一暴露和Cu~(2+)+OTC复合暴露对玉米幼苗总根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叶片组织发生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时对病原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的微生物类型,将135例入组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中微生物学确诊为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除行常规血培养及感染灶分泌物培养等检查外,均在发热12 h内行血清PCT测定。PCT测定采用快速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微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疗效回顾性诊断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类型。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值较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较G+菌感染组PCT值增高(P<0.05)。结论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患者中,血清PCT值对预测细菌感染是一个快速可靠的指标。血清PCT值越高,细菌感染可能性越大,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对于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诊断具有阴性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核局限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32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局限性病灶共38个,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前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大小、部位、病灶内血流灌注,术后观察消融范围;随访约1年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波消融后超声造影观察9个病灶范围明显缩小(缩小范围50%),1个病灶范围稍缩小(缩小范围50%),28个病灶完全消失,38个病灶消融后均无造影剂灌注。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出现活动性进展或复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胸膜反应、气胸、出血、周围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核局限性病变安全性高、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创伤少,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