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与讨论 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症,本病有家族性,国内曾有多次同一家族连续四代多人发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52.
健脾疏肝汤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健脾疏肝汤治疗了46例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93.5%,与对照组比较P<0.05。并通过实验表明健脾疏肝汤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即降低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百分率,抑制肌注新斯的明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加快,也能抑制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对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肠管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使失常的肠管运动机能趋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53.
甲哌力复霉素(利福平)在国内外早已广范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耐药性的产生、疗效下降,许多基础和临床工作者配用乙胺丁醇或配用异菸肼以及配用异菸肼加乙胺丁醇,均表明除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外,还提高了抗结核作用,在临床上近些年来的应用表明,甲哌力复霉素配合异菸肼加乙胺丁醇治疗结核病得到非常好的结  相似文献   
54.
背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与骨保护蛋白表达下调相关,在治疗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骨保护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骨吸收效能。目的:验证外源性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8-06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5。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单纯糖皮质激素给药组;骨保护蛋白组,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骨保护蛋白给药组。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各组大鼠分别取材,进行尿钙、磷、肌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定;大鼠骨骼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钙上升(P < 0.05);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 < 0.05),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P < 0.01);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下降(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1)。②骨保护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尿钙下降(P < 0.01);骨密度增加 (P < 0.05);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指标均增强(P < 0.05);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蛋白表达,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重组骨保护蛋白可以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吸收,降低骨吸收指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状况。  相似文献   
5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冲洗疗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冲洗疗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冲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6例 97个关节。结果 优 2 1例 ,良 42例 ,中 16例 ,差 7例 ,优良率为 73.6 %。结论 关节冲洗是一种姑息措施 ,可解除症状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34年Mix和Barr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腰腿痛 ,随后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表明 :间盘突出后可形成对周围神经组织的物理和 /或化学刺激 ,使神经组织异常放电而产生疼痛。因此长期以来间盘突出被看作是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间盘退变或损伤前后的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没有间盘突出的情况下 ,发生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腰痛———即通常所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1] 。由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搞清 ,因此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存在许多争议 ,作者对…  相似文献   
57.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腰腿痛的观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椎间盘突出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和惟一原因。Lindblom及Wilson等。相继发现,即使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行椎间盘造影仍可诱发腰痛.1986年Crock提出“椎间盘内破裂症”(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的概念,  相似文献   
58.
锁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损伤,通常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逐渐增加,自1991年8月~1996年12月,笔者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6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治疗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左侧40例,右侧22例。横断骨折28例,斜形骨折9例,粉碎骨折25例。骨折外1/3处8  相似文献   
59.
非典型抗酸菌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结核病的发病率趋于下降,而非典型抗酸菌的发病率却相对上升。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的许多实验室都已把研究的重点移向非典型抗酸菌。非典型抗酸菌的发病率,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报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滑膜液中骨保护素(OPG)、核刺激因子受体配体(RANKL)、核刺激因子受体(RANK)、白细胞介素(IL)-18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探讨其与RA发生发展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RA患者与60例同期入院骨外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滑膜液中OPG、RANKL、RANK、IL-18和PGE2水平,分析其与RA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滑膜液中OP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ANKL、RANK、IL-18和PG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滑膜液中OPG水平降低,RANKL、RANK、IL-18和PGE2水平升高。推测上述细胞因子参与RA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