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肠脂肪瘤是比较少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临床上遇到结肠肿瘤时很少想到结肠黏膜下脂肪瘤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因脂肪瘤直径小于2.0 cm而无明显临床症状,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常是行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瘤体直径达到2.0~3.0 cm可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腹部包块,甚至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够充分,常误诊为结肠癌.术前几乎都误诊、误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2月-4月共收治3例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导致结肠套叠的急腹症患者,2例误诊为结肠癌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治愈出院.1例误诊为结肠癌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以肝包虫病最为常见.肝包虫破入胆道是包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包虫囊肿完整摘除~([1])或肝包虫外膜完整摘除术~([2]),基本解决了肝包虫破入胆道术后残腔积液及包虫复发等并发症.我院1996-2008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患者,女,30岁,俄罗斯族,哈萨克斯坦人,9月前因发热、乏力及胸部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恶性胸腺瘤,并先后给与8次化疗,近1月患者感头疼、颜面部肿胀及气短明显,查体:贫血貌,颜面肿,颈静脉怒张,左肺上呼吸音较低。血常规:HGB 80g/L。X线胸片示:上纵隔影增宽,左肺门区不规则团块影。CT及肺动脉造影:前中纵隔占位性病变,呈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胃瘫综合征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较长,常导致原发病病期延长,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新疆伊犁河谷肝棘球蚴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疆伊犁河谷肝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 对 1993~ 2003年伊犁河谷多家医院经手术确诊并治疗的肝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 204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 ,其中细粒棘球蚴病 1965例占 96% ,泡球蚴病 84例占 4%。所有病例经棘球蚴皮内过敏试验、B超、彩超、X线检查、X线断层照相术 (CT)、磁共振成像术 (MRI)、血清学免疫试验均可确诊。确诊病例经手术治疗2 034例占 99.2 %。其中 ,行肝叶切除术、肝棘球蚴外囊膜内完整切除术、肝棘球蚴囊肿外囊外切除术共 3 0 2例占 14.7% ,无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术后服药 (吡喹酮、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脂质体 ) 754例占 36.7% ,均有一定疗效。肝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是沿伊犁河谷流行、散布。患者均生活在农牧区 ,均有与牛、羊、狗密切接触史 ,当地各民族人群均有发病 ,女性 1 125例占 5 4%。25~49岁发病率较高为 982例占 48%。 1993-2003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肝棘球蚴病是新疆伊犁地区高发病、多发病 ,沿伊犁河谷流行、散布。应进一步加强病畜管理、改良手术治疗方法 ,积累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总结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和特点,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54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7.4%)。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处理,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房颤(AF)患者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均行GERDQ评分、24h动态心电图、24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炎症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 CRP)的表达及血液中的释放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GERDQ评分、内镜等检查,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AF组和非AF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2型糖尿病的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GERDQ评分在AF组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等评分范围均明显高于非AF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24h pH监测发现,AF组弱酸反流(4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