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8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51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133篇 |
内科学 | 89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57篇 |
外科学 | 134篇 |
综合类 | 318篇 |
预防医学 | 93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16篇 |
中国医学 | 169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探讨不同体质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选择健康青年学生367名,运用基于薄膜型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医用电子鼻(Nanofilm-Enose Medical 001)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以响应曲线的振幅和上升斜率作为曲线特征,分析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图谱特征。结果:①女青年学生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G、H的振幅显著高于男青年学生(P0.05,P0.01),响应曲线C的上升斜率显著低于男青年学生(P0.05),响应曲线D的斜率显著高于男青年学生(P0.05)。②不同体质组女青年学生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C的振幅和上升斜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不同体质组男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各响应曲线的振幅和上升斜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男、女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有别,不同体质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差别不显,电子鼻技术的发展可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46例肝癌、41例肝炎和2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正常人CA-199(KU/L)、NSE(g/L)、CEA(g/L)、CA-242(KU/L)、Ferritin(g/L)、β-HCG(g/L)、AFP(g/L)、f-PSA(g/L)、PSA(g/L)、CA-125(KU/L)、HGH(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2±1.43、1.28±1.20、5.72±5.73、91.17±79.43、0.64±0.34、2.96±3.93、0.13±0.11、0.61±1.40、5.46±9.65、1.61±2.40、9.83±9.51;46例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35.09±39.50、2.83±4.13、2.98±8.72、8.47±23.42、157.50±129.77、0.72±0.72、87.58±63.27、0.15±0.19、0.58±1.88、56.34±102.02、3.63±4.57、15.65±51.09;41例肝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76.23±96.57、4.12±4.94、2.06±3.92、4.68±6.99、298.76±326.82、1.00±0.74、63.16±91.76、0.11±0.006、0.27±0.94、18.57±36.60、3.63±4.00、6.13±6.86;23例肝硬化患者其含量依次为:49.85±75.60、5.47±14.97、1.71±1.77、12.44±34.55、278.32±326.82、0.70±0.54、52.89±98.28、0.22±0.21、2.24±4.36、111.50±191.99、2.15±0.99、10.51±15.79。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4.2%,阳性预测值为37.7%,阴性预测值为74.7%。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普查肿瘤和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85.
失眠是指无法进入睡眠或睡眠维持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从而精神和体力未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的症状[1]。镇静催眠类药物在失眠症的治疗初中期效果明显,能有效改进睡眠,但易产生药物依赖现象需长期服用。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效果明显[2-5],尤其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的优势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医家在利用针灸治疗失眠时具体方法各异,龚丽康等[6]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类相关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有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放血、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疗法等,经过临床试验,这些方法治疗失眠都具有明显疗效,但各方法之间疗效差异尚无比较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仍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脐腹灸疗法,从调理阴阳论治,以任督二脉为基本,调理一身之阴阳,使阴阳调和以治失眠之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与孕晚期初产妇发生失眠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构建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孕晚期初产妇失眠发生率、改善不良分娩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2年10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定期产检的孕晚期初产妇391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失眠症发生率,根据调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非失眠组267例和失眠组124例,收集两组孕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家庭月均收入等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雌二醇、孕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晚期初产妇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失眠组和失眠组孕晚期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室内通风情况、饮食规律及配合支持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室内通风情况、饮食是否规律、配偶支持度等是孕晚期产妇发生失眠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孕晚期初产妇失眠与年龄、文化程度、室内通风情况、饮食规律及配偶支持力度存在关联,提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改善孕晚期初产妇的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孕妇ABO系与其产生免疫抗体阳性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监控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ABO系血型鉴定后,孕妇与丈夫血型不相容者,滴定孕妇血清免疫抗体效价,观察其阳性发生率。结果:孕妇ABO系免疫抗体阳性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O”、“A”、“B”。结论:免疫抗体阳性主要为“O”型孕妇,其次为“A”、“B”型。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