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围介入期应用奥曲肽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移植Walker2 5 6肿瘤模型,以肝动脉结扎(hepaticarteryligation ,HAL)的方法阻断肝动脉血供,模拟肝动脉介入栓塞。分为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检测肿瘤组织血供、瘤组织VEGFmRNA表达水平、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SSTR) 1- 5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肿瘤体积分别为(0 .10 3±0 .0 4 3)cm3 、(0 .0 30±0 .0 18)cm3 、(0 .0 16±0 .0 0 5 )cm3 ,后2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 1) ,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0 .8%、84 .5 %。HAL +奥曲肽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HAL组(P <0 .0 5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Hoechst33342标记细胞数分别为36 9.7±30 .2、344 .1±2 6 .0、32 3.2±4 0 .4 ,HAL +奥曲肽组标记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其血供明显减少。HAL +奥曲肽组瘤组织VEGFmRNA表达较HAL组稍下降(P >0 .0 5 )。肿瘤组织中SSTR2 、SSTR3 表达阳性,各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0 .0 5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其中HAL组、HAL +奥曲肽组分别与对照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20例第二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992年9月~1999年1月期间,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第二原发癌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结果〕20例中3例已死亡,分别生存6个月,1年,2年5个月。其余17例仍生存:已生存1年以上者11例,已生存3年以上者1例,已生存5年以上者1例。〔结论〕第二原发癌经积极治疗仍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3.
肝动脉阻断对大鼠肝癌血供与VEGF、MM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动脉阻断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血液灌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索肝动脉栓塞促进肝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移植Walker 2 5 6肿瘤模型 ,以肝动脉结扎 (HAL)的方法阻断肝动脉血供 ,模拟肝动脉栓塞治疗。分为对照组、剖腹对照组、HAL组。Hoechst33342标记法检测瘤组织血液灌流 (标记细胞数代表血供情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 ,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VEGF、MMP 1表达。结果 HAL后 2d瘤组织血供明显下降 (对照组每高倍视野Hoechst33342标记细胞数 383 6± 19 2 ,HAL组 32 9 1± 2 9 3 ,P <0 0 1)。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 (对照组 5 4 9± 19 3pg ml,HAL组 92 5± 43 9pg ml,P <0 0 5 )。瘤组织VEGF、MMP 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剖腹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瘤组织血供与血清VEGF水平、瘤组织VEGF表达负相关。结论 肝动脉阻断使癌组织血供减少 ,转移相关基因VEGF、MMP 1表达升高。血供减少、缺氧加重可能为其诱导VEGF表达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4.
奥沙利铂化疗中血清NGF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郭伟剑  陈强  郑磊贞  沈伟  章莉  顾文华  李小平  冯艺 《肿瘤》2007,27(6):454-457,461
目的:观察应用奥沙利铂(L-OHP)化疗过程中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动态变化,研究NGF-与L-OHP神经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定期评价37例应用L—OHP患者的神经毒性,采用Bertheault—Cvitkovic标准进行分级;应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NGF化疗前后的变化;分析NGF下降幅度与神经毒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L-OHP给药后,NGF较基础值下降。NGF下降幅度大于33.24%(NGF下降幅度的中位值)的人数的百分比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增高。NGF的下降幅度与对应化疗周期的神经毒性分级相关(r=0.522,P〈0.001),而与患者多周期化疗后的毒性分级不相关(P〉0.05)。结论:L-OHP化疗过程中NGF水平下降;NGF下降幅度与临床神经毒性症状的分级相关。NGF的下降可一定程度预测L-OHP化疗后的近期神经毒性,但不能预测远期神经毒性程度。  相似文献   
55.
人细胞色素P450 3A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人细胞色素P4503A酶活性的方法。方法:收集24h尿液,以HPLC法测定尿液中氢化可的松(HC)与6β-羟基氢化可的松(6β-OHC)的含量,以6β-OHC/HC来评估细胞色素P4503A酶的活性。结果:健康志愿者尿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的比值为(8.5±3.0),肿瘤患者为(6.2±4.5)。结论:细胞色素P4503A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6β-OHC与HC的比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6.
我院56例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上报的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56例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在用药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女性患者偏多,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临床应加强奥沙利铂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对女性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采集女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中位OS,各因素组间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生存分布差异,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依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初治女性晚期胃癌患者45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中药(P=0.00)、姑息化疗(P=0.02)是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预后因素,而原发部位(P=0.71)、组织学分型(P=0.07)、腹膜转移(P=0.17)、靶向治疗(P=0.71)、放疗(P=0.54)则不是。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亦提示,中药(P=0.00,相对危险度为0.62,95%CI:0.48~0.78)、姑息化疗(P=0.01,相对危险度为0.72,95%CI:0.57~0.92)为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发病年龄(P=0.58)、原发部位(P=0.63)、组织学分型(P=0.18)、腹膜转移(P=0.16)、放疗(P=0.98)、靶向治疗(P=0.58)则为非影响因素。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7.6个月、非中药组为11.4个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中药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19%、14%,而非中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3%、15%、10%。结论: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可改善女性晚期胃癌的预后,联合姑息化疗是目前我国治疗女性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8.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Octreotide on subcutaneous transplantation model of H22 cell line in mice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Octreotide.Methods Twenty male Kunming mice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experimental group) and Group B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10 mice. H-22 cell line (2×10~6) was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to left armpit of each mice. Everyone in group A received Octreotide ( 100μg/kg/day×14 day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just after implantation. Each mouse in group B received the same amount of saline solutio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just after implantation. Subcutaneous tumor size was measured everyday. Fourteen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all mice were killed, and the subcutaneous tmors were remov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VEGF, mierovessel density (MVD), PCNA, bcl2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Mean size of subcutaneous tumor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in Group B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respectively (0.13±0.02cm~3 vs. 0.21±0.04cm~3, P<0.05; 0.36±0.11cm~3 vs. 0.72±0.11cm~3, P<0.01).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PCNA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Ridit analysi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bcl-2 was also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idit analysis, P>0.05). MVD in Group B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3.30±1.81 vs 30.60±3.41, P=0.075).Conclusion Octreotide has antitumor effect on subcutaneously transplanted H-22 cell line in mice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介入化疗,每日1次,平均2~3次,同时结合直线加速器局部治疗,平均剂量40~50Gy/20~25次/4~5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77.8%,病人都能耐受治疗。结果 介入化疗结合外放射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对人肝癌细胞 SMMC 7721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健脾理气方的效应。MTT 法检测健脾理气方、阿霉素(ADR)结合的抑癌效应,观察健脾理气方对ADR 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健脾理气方对细胞内 ADR 累积的影响。RT-PCR、免疫组化法分析健脾理气方对细胞 MDR_1基因的 mRNA 及 P170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健脾理气方作用2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4.4±1.9)%,ADR(0.2μg/ml)组的抑制率为(23.3±2.3)%;健脾理气方结合ADR 组的抑制率为(17.0±2.7)%,明显低于 ADR 组(P<0.05),健脾理气方使 ADR 的耐药性增高,敏感性下降。健脾理气方处理使细胞 MDR_1 mRNA 及 P-gp 表达水平上调,胞内 ADR 浓度下降。结论:健脾理气方使 SMMC7721细胞对 ADR 的耐药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