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11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6—2002年间1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痛、腰背痛、内、外分泌功能障碍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常见症状,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本组中9例行胰管空肠引流术,1例合并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尾切除术,10例术后腹痛消失。结论 B型超声可作为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胰管切开取石和胰管空肠引流为胰管结石的合理术式;胰管结石易合并胰腺癌,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2.
T管拔除引起的胆漏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现将2001年6月至2010年4月期间本研究团队诊断、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0~75岁.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肝胆管结石.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或肝切除术,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尚可.  相似文献   
83.
84.
成人脐部先天性疾病4例报告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321000)罗建生毛根军郑樟栋脐部先天性病变临床较少见,常于儿童时得到诊治,至成人才就诊更为鲜见,易致误诊而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本文就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4例作一分析,以期提高认识。1病例摘要...  相似文献   
85.
胆管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PCR为基础改良的TRAP-银染法检测胆管癌组织及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合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并与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探讨其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病例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患者17例,其中BismuthⅡ型16例,BismuthⅢ型1例.均以7号丝线缝合十二指肠球部浆肌层和肝门板坚韧组织各一针,同时拉拢结扎,使二胆管断端在无张力下吻合重建.结果 17例胆管损伤患者经胆管端端吻合术均获痊愈,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胆管端端吻合术对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胆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再手术的机会,可作为一种主要术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8.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是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结肠梗阻多为闭袢性梗阻,结肠内含有大量产气细菌,容易造成破裂穿孔。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58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9.
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1997年间共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572例。为探讨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帮助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我们对57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38例,女134例,男∶女=33∶1。年龄17~84岁,平均564岁。其中胃窦癌273例(477%),胃体癌122例(213%),胃底贲门癌177例(309%)。术中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D2)455例,第3站(D3)108例,第4站(D4)9例。行远端胃切除305例,近端胃切除173例,全胃切除94例。另联合脾切除93例,胰体尾切除24例,横结肠切除12例,部分肝切除9例。全组仅有早期胃癌14例(24%),…  相似文献   
90.
肠瘘是腹部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7.1% [1]。随着胃肠外营养和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 ,以及对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进一步认识 ,使肠瘘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9年8月 ,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28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与诊治探讨。1.一般资料本组28例 ,其中男23例 ,女5例 ;年龄22~69岁 ,平均45.8岁。良性疾病术后发生肠瘘17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7例、阑尾炎3例、腹部外伤4例、胆道疾病2例、Crohn病1例 ) ,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肠瘘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