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42.
楼善贤  郑樟栋 《浙江医学》1998,20(10):603-604
肝外胆管癌为胆道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部位隐蔽,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疗效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不到10%。现将我院1980年1月至1997年5月手术切除的48例原发性肝外胆管癌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6例,女22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55岁以上27例(56.25%)。表现右上腹痛伴进行性黄疸29例,腹痛而无黄  相似文献   
43.
44.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因肝外胆管结石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27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并常规放置右肝下引流管。结果术后14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8.73d。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内门诊B超复查,未发现胆道残石。216例(79.70%)获得远期随访,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胆总管探查后不应强调一律放置T管。术中精细操作和经术中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检查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可作为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5.
46.
近年来 ,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 ,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本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施行 75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 81例 ,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1例中 ,男 5 5例 ,女 2 6例。年龄75~ 88岁 ,平均 78 1岁 ,其中 75~ 80岁 47例 ,81~85岁 2 9例 ,>85岁 5例。急诊入院 37例 ,门诊入院 44例。胆囊炎、胆囊结石 2 0例 ,胆总管结石 1 9例 (其中 4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2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急性阑尾炎 8例 ,机械性肠梗阻3例 ,急性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47.
长期以来 ,急性阑尾炎诊断依据主要是症状和体征 ,阑尾炎的误诊错治时有发生 ,文献记载 ,总人群急性阑尾炎误诊率在15 %~20 % [1],特别人群阑尾炎的误诊率则更高。目前阑尾炎的病死率在1 %以下 ,引起阑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延误诊治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对某一特殊位置阑尾炎的诊治水平 ,本文对盆腔阑尾炎临床特点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5年间经手术证实之盆腔阑尾炎21例,其中男13例 ,女8例。年龄9~62岁 ,平均(31±5.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7h~6d ,…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P53和P-gP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1例胆囊癌组织中的P53和P-gP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胆囊癌组织P53和P-gP的阳性率分别为46.3%,56.1%。P53和P-gP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P53,P-gP在胆囊癌中有一定的表达。P-gP是胆囊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P53与P-gP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转移无关。P53与P-gP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现状及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慢性肝硬化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研究的慢性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属138株,其中粪肠球菌102株,比例最高,占73.91%;屎肠球菌32株,占23.19%,居第2位;腹水中肠球菌属检出率最高,达到60.15%;检出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属55株,占55.80%,耐氨苄西林肠球菌属30株,占21.74%,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28株,占20.2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最高,均>90.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2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属3株.结论 肠球菌属是慢性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为主;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治疗提供依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胰腺良性病变行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施行该术式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20例患者均随访4个月以上,无术后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加重、慢性消化不良发生及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腺良性病变,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可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