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59岁,发现鼻部肿物1月余于2018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左鼻翼出现花生大小肿物,质中,压之疼痛,瘙痒轻,搔抓后出现糜烂。肿物逐渐蔓延至整个鼻部,疼痛加重,挤压后出现黄白色脓液。当地医院行脓液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磷酯酰激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探讨氯吡格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吡格雷组、LY294002(PI3K抑制剂)组、氯吡格雷+LY294002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分组处理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尾静脉取血,处死大鼠,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元病理情况;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ELISA检测血清中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出现坏死、核收缩变小等病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吡格雷组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升高(P<0.05);LY294002组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降低(P<0.05).与LY294002组相比,氯吡格雷+LY294002组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升高(P<0.05).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氯吡格雷+LY294002组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36个月)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6个月统计死亡率。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大小、预后营养指数(PNI)、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吸烟史、治疗方法、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并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存活患者与早期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最大直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死亡患者KPS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血红蛋白<90 g/L的占比高于早期存活患者(P<0.05)。KPS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分、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感染、血红蛋白<90 g/L为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3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2%[2-3].PD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限于身体一侧的肢体静止性震颤,伴随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不稳[4].大部分PD患者为散发性,仅不足10%的患者呈家族性.PD的诊断特征性标志物是存活的多巴胺神经元中出现嗜酸性蛋白质包涵体,又称路易小体[4].目前已发现18个基因位点和11个致病基因与PD有关,但这些基因如何参与PD发病尚不完全清楚[5-6].阐明这些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的机制,将对延缓PD发病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2].PD症状的出现是由于大脑黑质纹状体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不断丢失,导致多巴胺含量的显著下降.当病变累及脑内其他区域时,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痴呆和幻觉,有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与DN分化及生存可能相关[2,4].新近研究显示,miRNA广泛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对基因表达转录后调节和神经细胞表型调控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数个miRNA的分布和功能与PD存在相关性,且部分已在PD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7].我们就miRNA与PD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2、4、12、24、52、76、104、128和156周随访,以血小板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定义为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血小板计数〉100×109/L),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无效(no response,NR)(血小板计数〈50×109/L).定期监测外周血B细胞、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等.结果 共纳入13例病例,包括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例干燥综合征,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3~76岁,血小板减少症中位病程及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和25个月.首次应用利妥昔单抗第12周,有5例(38%)和2例(15%)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第24周有6例(46%)和3例(23%)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52周、104周和156周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6例(46%)、6例(46%)和4例(31%).外周血B细胞均达到清除水平,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稳定.轻度输液反应2例,发生肺栓塞和活动性结核1例,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1例在第25月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贝赫切特综合征(Behet’s syndrome,B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B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无合并肿瘤的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BS伴发MDS共28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4%,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6~72岁,平均(43.8±12.2)岁,以4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最多(71.4%)。BS与MDS诊断间隔时间为-9~21年,中位时间为2.75年,多数患者(64.3%)BS先于MDS出现。MDS类型以难治性贫血最常见(13例)。有3例患者最后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几乎均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90%),以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最常见(50%)。与不伴恶性肿瘤的BS患者相比,BS合并MDS患者年龄偏大(P0.05)、消化道病变更常见(P0.001)。结论 BS合并MDS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年龄偏大、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肠道受累可能是BS伴发M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体外方法,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增强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杀伤效应。方法以Daudi细胞系作为淋巴瘤靶细胞,用^51Cr释放法分别检测1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13名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和抗体(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结果与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观察IL-2能否增强PBMNC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2活化前后PBMNC的细胞表型变化。结果淋巴瘤患者的PBMNC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均较健康成人显著降低[效靶比为20:1时特异性细胞杀伤率分别为(5.80±1.16)%、(14.32±1.50)%和(14.29±1.68)%、(24.14±1.53)%];其下降水平与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相关(r=0.781,P〈0.05)。患者的PBMNC在体外经IL-2活化后,其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较未经IL-2活化组明显增强[分别为(15.43±2.62)%、(35.79±2.58)%和(5.80±1.16)%、(14.32±1.50)%,t=3.35,P=0.003和t=7.17,P〈0.001]。结论通过对B细胞淋巴瘤患者PBMNC功能的体外分析,有助于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IL-2体外可明显增强患者PBMNC的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内EB病毒感染诱导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he protein-1,LMP-1)的阳性率及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计数状况,分析其与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和CD68阳性TAM计数,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阳性率为18.1% (13/72),LMP-1阳性表达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更多(以CD68阳性TAM数目250/hpf为分界点,P=0.003);统计学分析显示混合细胞型HL中LMP-1阳性更为多见(P =0.000).在白蛋白水平<40 g/L及年龄≥45岁的患者中LMP-1阳性率更高(P <0.05);LMP-1表达状况和CD68阳性TAM计数与本组HL的近期疗效未见相关性;但在随访时间≥5年的HL患者中,LMP-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P=0.040),但CD68阳性TAM计数和HL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HL组织中LMP-1阳性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高更为多见;LMP-1表达状态和HL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以及白蛋白水平均存在相关性,LMP-1阳性HL患者预后不良,提示LMP-1有可能成为HL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非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44例NUAT-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中位年龄39(15~ 82)岁,Ⅲ/Ⅳ期者27例(61.4%).就诊时主要症状为皮肤肿物(21/44)、腹痛(11/44)、睾丸肿大(3/44)及间断咳嗽(2/44)等.存在B症状者28例(63.6%),ECOG评分≥2分者12例(27.3%),IPI评分≥3分者18例(40.9%),LDH升高者占48.8%(21/43).全组患者均接受化疗为主的治疗,中位随访13.5(0.3~ 1210)个月,共有32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4.1%.按照一线治疗方案分组:CHOP或CHOPE方案治疗组26例,完全缓解(CR)5例(19.2%),其中有19例患者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挽救化疗,9例(47.7%)获CR,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 ;L-ASP为主的方案一线治疗组18例,CR 10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后者较前者CR率提高(P=0.015),但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结论 NUAT-NKTCL侵袭性强,患者起病时分期晚.与传统方案比较采用L-ASP为主的方案可提高NUAT-NKTCL患者的疗效,但其长期生存与上呼吸消化道原发患者相比仍不理想,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0.
甲状舌管囊肿超声诊断分析(附41例报告)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B超室(710032)郑军,张玉珍,郑文,赵莉莉甲状舌管囊肿是少见的发育囊肿,在舌百孔和甲状腺之间均可发生,以舌骨上下者多见,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征,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作一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