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病人瓣膜置换术27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 ,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 2 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合并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12 7例 (4 5 7% ) ,合并复发性主动脉瓣病变 33例 (11 9% )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 6 1例 (2 1 9% )。二尖瓣复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交界硬化融合型 4 6例 (16 5 % ) ;(2 )后瓣钙化卷缩型 18例 (6 5 % ) ;(3)交界钙化融合型 177例 (6 3 7% ) ;(4 )瓣膜与瓣下结构钙化型 37例(13 3% )。所有病人均行二尖瓣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33例 ;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作改良DeVega成形术 137例、Kay二瓣化环缩术加用成形环固定 5 1例。 结果 早期死亡 19例(6 8% )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长期生存 2 5 9例 ,随访率 95 7% ,随访 6个月~ 2 2年 ,累计随访时间 116 2 2年。晚期死亡 15例 ,累计生存率 5、10、15年分别为 85 5 %、71 2 %、6 5 1%。抗凝过量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1%病人·年。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晚期瓣膜复发性病变 ,再次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CBP(CSK-binding protein)基因表达下降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BP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CBP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NSCLC中CB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CBP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CBP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肺癌肿瘤细胞Src家族成员激酶活性的负反馈调节,其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大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共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118例。全组患者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体外循环方法,大脑保护方法采用逆行灌注(RCP)以及选择性大脑灌注(SCP)。手术种类包括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76例;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42例。结果采用单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SVC-RCP)技术57例,采用上、下腔静脉同时灌注(SIVC-RCP)技术11例,采用全身逆行灌注(TBRP)技术9例。采用SCP技术45例,SCP的插管选择为无名动脉14例,左颈总动脉12例,单侧腋动脉灌注24例。体外循环时间81-284min,DHCA时间为9-120(42.3)min,逆行灌注时间为9-110min,顺行灌注时间31-62min。术后发生短暂精神症状9例,肾功能不全9例,呼吸功能不全1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9例。全组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5.9%。结论DHCA+RCP及DHCA+SCP技术均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更适用于复杂的弓部手术。  相似文献   
64.
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近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6年 9月至 2 0 0 0年 2月 ,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71例 ,取得了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1例中男 30例 ,女 41例 ;年龄 17~ 6 6岁 ,平均 43岁。术前有活动后心悸、气急 5 3例 ,腹胀、纳差 14例 ,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例 ,发作性晕厥 3例 ,脑栓塞 1例 ,下肢动脉栓塞 2例。NYHA心功能II级 14例、III级 49例、IV级 8例。所有病人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 ,其中左心房粘液瘤 6 3例、右心房粘液瘤 5例、双心房粘液瘤 3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器质性二尖瓣病变 4例 (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  相似文献   
65.
移植静脉(vein graft,VG)重塑对静脉移植术后尤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影响,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VG重塑的结果直接影响静脉桥的近、远期通畅率,近年来研究表明VG的非适应性重塑是造成VG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VG重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死亡风险评分系统(SinoSCORE)对成人瓣膜手术患者在院病死率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098例因瓣膜疾病行外科治疗成人患者(年龄≥16岁)的临床资料,按SinoSCORE系统评分,分低、中、高3风险组,最后将全组及各风险组患者的实际病死率与预测病死率进行对比.模型预测的符合程度应用H-L卡方检验,预测的鉴别效度则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反映.结果 2098例患者在院死亡63例,实际在院病死率3.00%.虽然SinoSCORE数据库患者术前各危险因素的分布与本组患者有着明显差别,但SinoSCORE评分方法对本组患者术后在院死亡的预测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H-L检验P=0.783);同时,该评分方法预测的鉴别效度也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752).其能够准确预测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在院死亡.结论SinoSCORE评分方法虽为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死亡风险评分系统,但其对瓣膜手术患者的在院死亡风险预测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7.
隐性课程是实习学员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科室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有意识构建来实现专科临床教学隐性课程设置,重点对学员专科基本技能、无菌观念、工作态度、责任意识进行熏陶培养。实践证明,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为补充,有助于学员在强化临床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外科治疗的1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13例(8.7%);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0 μmol/L)、心包积液、体外循环时间(CPBT)≥180 min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120 min与术后早期死亡有显著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风险较大,术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各项功能指标,尤其是肾功能状况,于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运动预处理(EP)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
  方法:雄性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分为Sham组、主动脉缩窄(TAC)组和运动预处理+主动脉缩窄(EP+TAC)组,每组20只。分别在TAC术后4周和8周时行超声心功能评价、病理检查以及心衰标志物检测来探讨EP的作用。
  结果:超声心动图和病理检测提示两个手术组的检测指标相比Sham组均有明显变化,而且两手术组间比较, EP+TAC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AC组,特别是在术后8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15%,心脏重量指数减少15.7%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减少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心衰标志物心钠肽和脑钠肽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来看,与Sham组比较,TAC组在两个时间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EP+TAC组的变化在TAC术后4周时不明显,但在术后8周时升高明显。与TAC组相比,EP+TAC组的mRNA表达量在术后4周时分别下降47%和62%,术后8周时减少44.0%和28.1%(P<0.05);蛋白表达量术后4周时下降42.3%和48.0%,术后8周时下降21.5%、38.3%(P<0.01),在术后8周时两手术组心衰标志物表达量差异较术后4周时减小。
  结论:EP能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且在早期的保护作用明显,能够延缓心衰的进程,为进一步探究作用机制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