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韩继彪  邹良建  陈和忠 《人民军医》2004,47(11):638-639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1990年1月~2003年7月,我们共行VSD及法洛四联症(TOF)修补术3675例(均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病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41例(发生率为1.1%,残余漏直径小于3mm9例),再次手术治疗3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鼠体内天然抗体IgM在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异种心脏移植的细胞实验模型,通过补体结合实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大鼠抗体IgM对该细胞的作用,了解异种抗体IgM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在该模型中,大鼠抗体IgM可与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能激活补体,产生对该细胞的损伤,而经小鼠抗大鼠IgM处理后的大鼠血清,对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减轻。结论:在该实验模型中,异种天然抗体IgM是激活补体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国内19年来47例急性心肌梗死(枷)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资料,总结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检索1989~2005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的有关AMI并发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并总结47例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经手术成功救治44例(93.6%),手术死亡3例(6.38%),分别为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个月~8a,死亡3例(6.38%),其中2例为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后2个月又发现心脏杂音并反复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术后3个月发生肺部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穿孔常常合并室壁瘤,由于病情较危重,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穿孔2周以上修补穿孔者比较容易。合并室壁瘤和冠状动脉病变应积极处理,加强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炎性假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7年6月间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整切除肿块,无手术死亡.术后77例获得随访,未发现复发;73例仍健在,1例存在其他疾病,3例死于非相关性疾病.结论 肺炎性假瘤术前很少能明确诊断.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可治愈肺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6.
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7年6月间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整切除肿块,无手术死亡。术后77例获得随访,未发现复发;73例仍健在,1例存在其他疾病,3例死于非相关性疾病。结论肺炎性假瘤术前很少能明确诊断。如果备件允许,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可治愈肺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分离、提取自体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组(n=12)将BrdU标记后的自体平滑肌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左冠脉前降支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瘢痕组织中;对照组(n=12)注射同等剂量的DMEM培养液.超声检查评估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的心功能状况.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心肌瘢痕组织中是否有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存活以及促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移植的自体平滑肌细胞能在心肌梗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0.78±0.16) vs (0.92±0.15) ml, 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47.6±7.2)% vs (29.3±6.1)%, P<0.01],心肌瘢痕组织血管新生明显[血管密度:(1.9±0.4)/(0.8 mm2) vs (0.4±0.2)/(0.8 mm2), P<0.01].结论: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能防止心肌梗死后的心室腔扩大,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同种主动脉和自体肺动脉移植物植入儿童左室流出道的晚期结果,作者回顾了自1964年11月至1990年4月间146例年龄18岁或不足18岁的患儿作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替换的病史资料。103例(12±3.9岁)用同种主动脉移植,43例(14±4.1岁)用自体肺动脉移植。用同种主动脉瓣行主动脉瓣替换54例,用同种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根部替换49例;用自体肺动脉瓣行主动脉瓣替换36例,用自体肺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7例。当肺动脉取下后,右室流出道用同种主动脉瓣重建25例,用同种肺动脉瓣重建  相似文献   
19.
腺病毒介导的VEGF-B基因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腺癌毒素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VEGF-B)基因体外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构建编码人VEGF-B基因的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RAE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源VEGF-B的表达,应用四唑盐(MTT)观察转染后RAECs的增殖。结果发现,RAECs可有效地被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并能成功转录和表达VEGF-B基因和蛋白,在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VEGF-B蛋白的表达,对RAECs有显著促增殖作用。提示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VEGF-B基因有血管新生作用,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扩张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同时施行升主动脉置换术(A组)或成形术(B组)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A、B两组术前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病变、左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直径(49.45±3.96)mm,B组(49.31±3.68)mm,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行AVR后A组常规置换升主动脉,B组纵行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缝合后包裹28~30 mm人工血管.结果 A、B两组术后均无死亡.A组主动脉阻断(71.70±17.13)min、体外循环(110.52±27.51)min,均明显大于B组的(57.13±16.32)min(P=0.025)和(97.31±19.46)min(P=0.004).两组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年轻病人主动脉直径≥40 mm时应积极手术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升主动脉成形术,同时外包裹人工血管的方法较升主动脉置换术更为简单、安全,但升主动脉壁必须无粥样硬化或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