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模型,以25 mmol/L葡萄糖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15、30、60 mol/L)对高糖诱导的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大小及肌丝改变,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用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细胞体积;MTT法测细胞存活率;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观察胞内[Ca2+]i瞬间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使心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存活率降低,胞内[Ca2+]i瞬间变化的峰值增大。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30、60mol/L)可有效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使心肌细胞存活率增高,同时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的峰值,且其对胞内Ca2+的抑制作用与L-型钙通道抑制剂维拉帕米相似。结论:人参皂苷Rg1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有关。  相似文献   
182.
目的:观察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的3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均采用6 MV-X线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常规剂量照射2 Gy/次,每周5次,共17例,设为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照射3 Gy/次,每周5次,共17例,设为大剂量照射组。总剂量为DT 35~40 Gy。观察两组止痛效果及治疗后病灶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照射组疼痛缓解率为88.2%(15/17),大剂量照射组为100.0%(17/17);常规剂量照射组有效率为17.6%(3/17),大剂量照射组为23.5%(4/17)。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变化及治疗后病灶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剂量照射治疗和大剂量照射治疗效果相当,但大剂量放疗比常规放疗次数减少、起效快,特别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的患者,避免了每日放疗的移动和工作人员摆位难度,减少了工作量,对此类患者应采用大剂量放疗治疗,见效快,且同样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s)定向诱导分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为hMSCs体外向CMs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度高的P5代h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1)体外定向向CMs诱导分化,对其进行Desmin检测,在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细胞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表明扩增细胞为hMSCs。hMSCs经5-Aza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发生改变,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及星形,并表达Desmin。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一致,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沉积,小部分细胞内可见髓样小体;胞浆内可见肌丝样结构,细胞间存在细胞连接。结论: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h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具有CMs超微结构特性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手术后进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晚期大肠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Th1/Th2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晚期大肠癌手术后患者第1、2次化疗结束时外周血IL-2、IFN-γ、TNF-α、IL-4、IL-6及IL-10外周血浓度与化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Th1/Th2比值较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化疗开始前及第3次化疗结束后IL-2、IFN-γ、TNF-α外周血浓度与化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Th1/Th2比值较化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大肠癌手术后化疗第1、2次结束时,Th1、Th2表达被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化疗间歇期及机体耐受力增强后Th1类细胞因子逐渐升高,Th1/Th2比值趋向于正常,肿瘤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5.
唇部糜烂是口腔粘膜病较常见的病征之一 ,总结我科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9月收治的 86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45例 ,占 5 2 .32 % ,女 41例占 47.6 7% ,年龄17~ 5 5岁 ,平均 37岁。 30— 40岁之间 6 2例 ,占 72 % ,病史最短2天 ,最长 16年 ,平均 1.5年 ,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观察弹力线肛肠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痔上黏膜的疗效。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环形混合痔患者共计403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治疗组(161例)采用弹力线肛肠套扎器治疗。对照A组(102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对照B组(140例)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数字疼痛评分(NRS)及排便困难]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B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NRS评分、排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B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NRS评分及排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点滴状出血、肛门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复发率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A、B组(均P<0.05)。结论:弹力线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痔上黏膜,在总有效率、术后愈合、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PH和传统内扎外剥术。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肠液外溢的原因、特点及其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9月,本院肛肠病术后患者,共计354例,仅49例患者术后无渗液,其余305例均有明显的肠液溢出。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115例,对照1组96例和对照2组94例。术后前6d 3组均采取常规治疗,6d后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对照1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对照2组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治疗。观察溢液情况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肛肠病术后肠液外溢发生率高达86.16%,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与术后无渗液的患者愈合时间接近(P>0.05)。结论:肠液外溢属于病理产物,不应被忽视,是由肠液及切口渗液共同组成的,会刺激创面,影响愈合速度。益生菌如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可有效改善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