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mg/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奥沙利铂0.75mg/kg联合组,每组10只。各组均给予腹腔等容量注射,连续用药10天。停药次日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小剂量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组的瘤重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组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相加抑制作用,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egoS8 complementafion group 1,ERCC1)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RCC1 mRNA表达与患者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腹腔积液,分离原代肿瘤细胞,CCK8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顺铂对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药物疗效相关基因ERCC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ERCCI mRNA在恶性胸腹腔积液原代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但与顺铂敏感件呈负相关,低表达者对顺铂敏感性高(P=0.01).结论:ERCC1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转移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免疫活性细胞抑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在建立PC体外扩增的基础上,将抗原负载的DC作用于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肺癌GLC-82和A549细胞的体外和裸鼠体内抑癌效应。结果抗原负载的DC能显著增强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对GLC-82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当效靶化为10∶1时,抗原负载的DC-单个核细胞对GIC-82及A549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4.2%;而对照组分别为16%和8%。该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结论抗原负载的DC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癌作用有MHC非限制性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74.
从50mL外周血中高效扩增CIK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有效方法使得一次性采血50 mL制备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足以满足临床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需要.方法从50 mL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后,分别应用A、B方法进行培养.A培养法应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 mAb)、白细胞介素-2(mter leukin-2,IL-2)和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行常规培养;B培养法在A培养法的基础上于培养的第2天,另外加入终浓度为10 ng/mL的IL-4,1000 U/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比较A、B培养方式下CIK的增殖速度、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2周发现,B培养法可使CIK增殖倍数明显提高,最高可达840倍,与A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培养方法所获CIK的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瘤活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IK培养的第2天,加入CD3mAb、IL-2和PHA的基础上再加入IL-4和GM-CSF可使CIK得率更高,细胞总数>5×109,从而使得一次性采血50 mL制备的CIK足以满足临床回输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解毒方联合保肝西药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化疗、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肝功能疗效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对谷丙转氨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腔输注,后续胸腔内灌注IL-2,每天100万单位,连续4d为1治疗周期,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该疗法治疗1个周期,22例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36.4%),11例部分缓解(50.0%),3例无效(13.6%),总有效率达86.4%.有效的病例随访中均未见治疗侧胸腔积液复发或增加;除极少数患者治疗中出现低热和胸痛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TIL联合IL-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邹征云  刘宝瑞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116-1117
影像学证实存在多发性肝占位的患者,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有时甚至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失。2002年8月-2002年11月,2例多发性肝占位中年患者经肿瘤科等科室会诊最终确诊为肝脓肿并治愈,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大肠癌 Moser 细胞和乳腺癌 MCF7细胞对市售4种中药制剂(斑蟊酸钠、苦参素、华蟾素和阿魏酸钠)的敏感性,以及阿魏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 MTT 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药物间的协同抑制作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CEA 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4种中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只有阿魏酸钠可明显抑制大肠癌Moser 细胞的增殖;阿魏酸钠与5种化疗药物联合对 Moser 细胞有协同作用;阿魏酸钠对 Moser 细胞表达CEA 没有影响;阿魏酸钠可诱导 Moser 细胞凋亡。结论:斑蟊酸钠、苦参素和华蟾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阿魏酸钠不仅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还与化疗药物有协同效果;阿魏酸钠抑制 Moser 细胞增殖的机理似与转化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5在胃癌EB病毒(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培养中较IL-2的优势。方法: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 h,贴壁细胞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DC负载EBV抗原肽与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EBV-CTLs,比较在细胞因子IL-2或IL-7/15培养条件下诱导的EBV-CTLs的扩增能力、表型、免疫应答及体外杀伤能力的差别。结果:与细胞因子IL-2相比较,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 T细胞[(91.2±1.5)% vs (80.8±1.6)%,P=0.008 4]以及较高比例的CD3+CD8+ T细胞[(66.8±2.3)% vs (30.17±6.9)%,P=0.007 6];在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扩增方面,IL-7联合IL-15扩增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8+CD62L+ T细胞[(26.4±2.3)% vs (9.6±1.4)%,P=0.003 6]及CD8+CD27+ T细胞[(38.5±3.7)% vs (16.7±2.9)%,P=0.01];在免疫应答能力方面,接触DC负载抗原肽24 h后,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能分泌更多的γ干扰素(IFN-γ),且CD137上调明显高于IL-2组;在体外杀伤实验中,IL-7联合IL-15诱导的EBV-CTLs对表达EBV抗原的靶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IL-7联合IL-15在扩增胃癌抗原特异性EBV-CTLs方面具有优势,扩增的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 T细胞,且能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的扩增,表现出有更强的免疫应答和体外抗肿瘤效果,为其进一步临床个体化治疗 EBV阳性胃癌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