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究麝香保心丸(SBP)在小鼠SAH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H组)、低剂量(22.5 mg?kg-1)麝香保心丸组(LSBP组)、高剂量(45 mg?kg-1)麝香保心丸组(HSBP组)...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基因单核苷酸变异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76例GDM孕妇进行分析, 收集一般资料并进行骨密度检测。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组, 对OPG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OP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OPG不同基因型间的骨密度差异, 分析影响G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基因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OPG基因的rs3134069、rs2073618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均P>0.05)。两组受试者中rs3134069位点AC基因型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 P=0.005), 以AA基因型的患者为参照, AC基因型患者患骨质疏松组的风险更低(OR=0.15, 95% CI:0.03~0.59)。两...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分析尼立苏救治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治疗价值。结果对照组有46例病变面积扩大(占66%),治疗组有8例扩大(占8.88%),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54例中86.2%的患者在发病后3 h内入院,对照组死亡18例,14例为脑疝所致,2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顽固性心功能不全死亡,治疗组因酮症酸中毒并肺部感染死亡2例。临床验证,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救治疗效。结论尼立苏救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能减轻颅内压,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轻致残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方法:制备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样品(S1~S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SepaxBio-C18,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结合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结果: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峰2)、葛根素(峰3)、3′-甲氧基葛根素(峰4)、大豆苷(峰5)、染料木苷(峰7)、芒柄花苷(峰11)、大豆苷元(峰13)、染料木素(峰16);经聚类分析、PCA法分析发现,样品S1、S3、S4、S6、S8、S18、S19聚为一类,样品S2、S5、S7、S9~S17、S20聚为一类,对主成分1影响较大的有峰2、峰3、峰10、峰11、峰13,对主成分2影响较大有峰8、峰9;经OPLS-DA分析发现,峰4、峰3、峰2、峰16、峰13、峰11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8个成分,其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芒柄花苷可能为葛根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5.
邵帅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7,38(9):1107-1110
目的 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Ⅱ ~ Ⅲ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 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相似文献   
76.
邵帅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7,38(9):1107-1110
目的 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Ⅱ~Ⅲ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 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Shh信号通路激活剂,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urmorphamine,PM)对帕金森病炎症细胞模型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eli1等的表达,以及对PC12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分别检测了细胞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脂多糖(LPS)组、PM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BV2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LPS组相比,PM+LPS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2)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24 h组TNF-α、IL-1β、Peli1的表达显著升高,LPS-4 h组Smo和Gli1的表达显著升高,而LPS-24 h组TRAF3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PM-24 h组的Smo、Gli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PM+LPS组BV2细胞TRAF3的表达显著升高,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Peli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由此我们推测:PM可提高炎症因子作用下PC12细胞的存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TRAF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8.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极具生气的朝阳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如:药物结构,命名,理化性质,应用,合成路线,构效关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药物的种类繁多,结构难记,构效关系无法从理论上深刻理解等问题。尤其化学药物数量众多,同学经常会出现张  相似文献   
79.
鄂伦春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黑龙江鄂伦春成人身体围度特征.方法:对157名(男75,女82)鄂伦春族成人的12项围度进行了测量,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比较了性别间的差异性,分析了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将黑龙江鄂伦春族与我国其他15个人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男性的腹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臀围低于女性,其余均高于女性;女性围度随年龄的变化幅度大于男性,且女性多数围度值在40岁以后呈现下降趋势;男性上、下肢近端部与远端部围度发育较匀称,而女性较粗壮.结论: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围度值处于我国西北及北方民族的中上等水平,属于身材较为粗壮魁梧的人群.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腺嘌呤对淋巴母细胞AHH-1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照射前12h给予不同浓度的腺嘌呤,再经4.O Gy 60Coy射线照射诱发细胞凋亡,采用MTS法计算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Caspase3/7发光法检测细胞凋亡率;DNA Ladder法观察凋亡断裂条带;RT-PCR分析细胞Caspase-9、Bax、Bcl-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电离辐射后细胞存活率79.4%显著下降(P〈0.01,加入0.001,0.01,0.1μmol·L^-1。腺嘌呤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4%,89.6%,92.2%明显升高(P〈0.01),且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DNA断裂片段也减少,细胞中Caspase-9、Bax表达明显减少,Bcl-2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腺嘌呤对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并且对细胞凋亡的抑制呈剂号依赖正相关美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