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orafenib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肾癌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orafenib联合吉西他滨、5-Fu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19例,其中既往细胞因子治疗失败者15例。化疗方案采用吉西他滨1g/m^2,d1.8,5-Fu 400mg/m^2静脉推注d1,随后5-Fu 2.1g/m^2 46h化疗泵泵入,每4周为1个周期。同时Sorafenib治疗,400mg/次,口服,2次/d,持续使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37%(7/19),临床受益率79%(15/19)。6个月的PFS百分比为37%(7/19),并且该7例患者目前均无疾病进展。常见毒副作用为Ⅲ-Ⅳ度的骨髓抑制、Ⅱ度以上的手足综合征、Ⅱ度以上的胃肠道反应、Ⅱ度以上的皮疹、Ⅰ-Ⅱ度脱发、Ⅰ-Ⅱ度高血压。[结论]研究提示Sorafenib联合吉西他滨.5-Fu治疗晚期肾细胞癌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分析常规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对肿瘤细胞株表达erbB-2,p53和MDR1的影响,为联合应用生物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人肺癌细胞株经ADM,VP-16,DDP单药及联合用药连续刺激,每种药物分2个剂量梯度.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erbB-2,p53和MDR1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荧光强度,以此推算出不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连续2~3次作用后细胞株以上各蛋白表达的细胞数、平均表达量、总表达量,同时设对照组.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平均荧光强度及总荧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高剂量各组erbB-2和MDR1以上各项指标基本上均随刺激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低剂量各组的检测指标则有升有降;p53的表达无一定规律,但第三次刺激后药物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后,特别是小剂量化疗后,erbB-2,p53和MDR1的表达可不同程度增高,提示临床上针对这些分子对病人实 施生物治疗时应考虑化疗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HER2表达水平对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行免疫治疗的77例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9例,女28例;中位年龄为62(29~79)岁;肿瘤原发于膀胱28例(36.4%),肾盂25例(32.5%),...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舒尼替尼(sunitinib,SUN)在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我中心2008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TMZ联合SUN治疗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患者均无BRAF/NRAS突变,服用TMZ (200 mg/m2,d 1~5)和SUN (37.5 mg,d 1~28)治疗,28 d为一个疗程,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毒副反应无法耐受.主要观察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的27例患者中,原发肠道4例、泌尿生殖道9例、鼻咽部5例、口腔7例、食管2例,有19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TMZ联合SUN治疗的中位治疗周期为3.0.治疗后ORR 19.2%,疾病控制率(DCR) 81.5%,中位PFS(3.0±0.7)个月,中位OS(7.1±0.9)个月.全组患者中有4例存在KIT突变,提示存在KIT突变/扩增的患者使用KIT抑制剂可能获益.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仅2例患者因出现血小板抑制Ⅳ级,将SUN调整剂量为25 mg.Ⅲ~Ⅳ级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19.2%)、白细胞下降(19.2%)和肝功能损害(3.9%),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结论:TMZ联合SUN是治疗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抗PD-1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替莫唑胺±顺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男6、女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数据(CTCAE 5.0标准)。 结果: 14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50个月(95% CI: 0~13.12个月),中位PFS为7.43个月(95% CI: 3.07~11.79个月),中位OS为13.50个月(95% CI: 5.19~21.81个月),中位起效时间为1.5个月;ORR为28.6%(4例均为部分缓解),DCR为85.7%;不良反应多为1~2级。结论: 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晚期黑色素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的有效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此可能为晚期黑色素瘤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7.
晚期黑素瘤过继免疫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转移性恶性黑素瘤(metastatic melanoma,MM)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3例MM患者接受福莫司汀100mg/m2,第1~5天;氮烯咪胺400mg/d,第2~6天;CIK第7、14、和16天;每28d为1个周期的联合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34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2.9%),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20.6%),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ORR)为23.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4例(44%),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6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1个月;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正常者的OS长于升高者;有效或稳定患者的PFS和OS长于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患者。不良反应中G3+G4血小板减少41%,白细胞减少23.5%;发生2例超敏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联合CIK治疗MM患者耐受性尚好,有效率高于常规化疗,可延长LDH升高和疗效评价未PD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仍有待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肺腺癌细胞株在连续化疗过程中erbB-2与c-myc基因的动态变化。方法:人肺癌细胞株经阿霉素、足叶乙甙、顺铂单药及联合用药连续刺激,每种药物分高、低2个剂量梯度组,同时设对照组。记录细胞每次刺激间隔的时间。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erbB-2,c-myc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荧光强度,以此推算出不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连续两三次作用细胞株后以上各蛋白表达的细胞数、平均表达量、总表达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平均荧光强度及总荧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erbB-2在高剂量各组基本上均随刺激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总表达量由94.8~1708.3下降到5.3~81.3;而低剂量的顺铂单药及联合用药组则上升。c-myc则无一定规律。结论:第1次化疗后,erbB-2表达增高,随化疗次数增加表达大幅度下降;化疗剂量大小与c-myc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旨在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病黑色素瘤科78例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伊马替尼口服(400 mg/日)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7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2.4%,疾病控制率60.6%.17例部分缓解患者中,有11例为11或13号外显子突变.全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3.9个月(95% CI:2.1 ~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3.2个月(95% CI:10.1~16.3个月);1年生存率57%,2年生存率36%,3年生存率1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下降(发生率均≥10%),未发现致命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伊马替尼治疗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晚期黏膜黑色素瘤(mucosal melan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收治的232例晚期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一二线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并对影响总生存期的多因素预后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组晚期MM患者共232例(男101、女131例),中位年龄56.0岁;原发部位:直肠肛管29.3%,鼻腔25.0%,泌尿生殖道20.7%,口腔20.3%,食管4.7%;就诊时M分期:M1a 17.2%,M1b 21.6%,M1c 61.2%;多数患者存在多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50.4%、肝34.9%、骨23.3%.中位PFS:一线治疗方案患者4.5个月,二线治疗方案患者2.5个月.所有患者中位OS为11.0个月,其中M1a期16.0个月、M1b期14.0个月、M1c期10.0个月.预后分析发现,就诊时M分期和血清LDH与OS显著相关(P<0.01),与原发灶部位、性别、年龄、基因突变状态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鼻腔、口腔是MM的好发部位,就诊时M分期、LDH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