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苦杏仁甙前药系统对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β 葡萄糖苷酶/苦杏仁甙前药系统对裸鼠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表达癌 胚抗原(CEA)的人结直肠癌荷瘤裸鼠模型,将抗CEA单抗 β 葡萄糖苷酶偶联物于成瘤后以1000U/kg自尾静脉注射,72h 后按50mg/kg给予苦杏仁甙前药,每周1次,共3次,6周后计算肿瘤体积、瘤重抑制率,并观察肿瘤组织的凋亡变化及该系统 对裸鼠主要脏器的毒性。结果 抗CEA单抗 β 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苦杏仁甙前药系统,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在试 验用的治疗剂量下未发现对主要脏器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 抗CEA单抗 β 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有效激活苦杏仁甙前药发挥抗肿瘤作用,具有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特异性激活苦杏仁苷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前药——苦杏仁苷在抗体导向酶解前药疗法中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苦杏仁苷作前药,台盼蓝拒染法体外观察抗一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对苦杏仁苷的特异性激活以圾对LoVo细胞的靶向细胞毒作用。结果苦杏仁苷毒性低,而被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作用后,细胞毒性增加约40倍,对表达CEA的LoVo细胞具有靶向细胞毒作用;将LoVo细胞与MCF-7细胞以不同比例同培养发现,此细胞毒作用具有细胞选择性,细胞存活率随LoVo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能特异性激活苦杏仁苷,对LoVo细胞产生靶向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存素反义核酸增加人结肠癌对泰素帝的化疗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对泰素帝诱导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Adr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用脂质体瞬时转染LOVO/Adr细胞,以RT-PCR法检测质粒转染前后细胞survivinmRNA的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泰素帝对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pcDNA3.0/survivin明显下调LOVO/Adr细胞survivinmRNA表达,MTT检测发现,泰素帝对转染pcDNA3.0/survivin、pcDNA3.0及未转染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7.3±2.9)%,(21.9±2.3)%和(21.1±1.9)%,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仪分析显示,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7±1.7)%、(13.4±1.6)%与(14.3±1.8)%,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survivin能下调LOVO/Adr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增加其对泰素帝的敏感性,为临床提高结肠癌疗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4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VEGF-C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mRNA在4株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VEGF-C在53.2%的大肠癌患者中呈阳性表达;VEGF-C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均无明显相关。VEGF-CmRNA表达于大肠癌LoVo及LoVo-5-Fu耐药细胞株。结论VEGF-C的表达可能参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憩室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 ,本病最早于 1710年由Chomel首先报道。近年来 ,由于诊断技术及方法的不断更新 ,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和定位诊断率逐步提高 ,其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颇大 ,从 2 %~ 2 2 %不等。十二指肠憩室是小肠憩室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全部小肠憩室的 45 %~ 79%。十二指肠憩室已成为外科常见病。一、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病机制憩室是黏膜下层通过肌层缺损处形成的获得性疝 ,肠内压增高促使憩室发生 ,而高压的产生与憩室远端的肠管运动过激或不协调蠕动有关。憩室可分为腔内和腔外两型 ,临床以腔外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问接受腹腔镜探查治疗的146例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的阑尾炎及上消化道穿孔手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比较.结果 本组146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129例运用腹腔镜治疗成功,17例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腹腔残余感染、肠梗阻、胃肠瘘等,2例发生穿刺孔感染.将其中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病例与同期开腹手术比较,结果 表明在术中出血、术后止痛药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问、切口感染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安全有效,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治疗男性直肠癌的肿瘤学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纳入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直肠癌患者(男性)为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行TAMIS术,对照组42例接受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中出血量、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远期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分别为4.76%、2.38%、95.24%,对照组依次为2.38%、2.38%、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IS可获得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改善,但其手术微创性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