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对中风下肢偏瘫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分析治疗结局.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中风下肢偏瘫,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中... 相似文献
82.
83.
84.
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震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25(5):249-252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的多向性和长期增殖的能力,巳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概念、研究进程、生物学特点及应用,尤其着重论述了目前的主要应用情况,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性,18岁,工人。因腹痛半天于1987年3月11日上午11时以“急性胃肠炎”收入内科。下午2时转外科。当时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血压74/60mmHg,神志淡漠,腹部较膨隆,满腹肌紧张,具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尤以右下腹为最。考虑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体温40.5℃。经外科大量输液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给予激素及碱性药物和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静脉点滴,血压虽勉强提高到80/60mmHg,但极为微弱,历时两个半小时,血压难以维持,曾一度听不到,体温仍高达40℃。却出现四肢发凉,甲皱微循环障碍,甲床青紫,病情危笃。山于体温高达40℃,则未给 相似文献
86.
胃大部切除术的近期并发症中,术后出血较为常见。它可分为术后腹腔内出血和术后胃内出血两种。腹腔出血常在术后短时间内出现内失血的征象,而胃管内并无大量出血。此出血原因除由于患者本身原因如凝血机制不全等以外,其他皆为游离胃及十二指肠时止血不够彻底和血管结扎不牢所致。所谓术后胃出血是指术后自胃管内的抽出液有少量咖啡色陈旧的血迹,渐次增加,且有较为明显的新鲜血液抽出者。不包括那些由于上消化道出血而行 Billroth Ⅱ式手术术中未发现出血部位者,因为后者的出血可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女童不明原因外周性性早熟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观察组加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及总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段分值(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身高比治疗前高,身高增速比治疗前增加,△BA/△CA比治疗前减小,且身高、身高增速明显大于同时间段水平,△BA/△CA小于同时段对照组比值(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乳腺大小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段水平(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E2、LH、FSH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段水平(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女童不明原因外周性性早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
ExperimentalStudyontheEarlyEfficacyofExcimerLaserwithAdjunctiveBalloon AngioplastyinDog'sFemoralArteryZENGHesong(曾和松),YUShu(余... 相似文献
89.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26例,口服ATRA 20mg/次,每日3次,持续治疗5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DTC复发灶或转移灶的动态摄碘变化及血清T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0例(38.5%)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明显增高,T/N〉1.3,为治疗有效组;5例(19.2%)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轻度增高,11例(42.3%)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无^131I摄取,后两者T/N〈1.3,归为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79~1058ng/m1)较治疗无效组(168~627ng/m1)高,但两组治疗前后Tg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ATRA治疗可以部分提高DTC的摄碘能力,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原来不摄碘的DTC得到治疗。^131I全身显像与Tg测定是DTC患者随访中应用最多的,也是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ATRA治疗失分化的DTC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的6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TP方案化疗;对照组32例,采用FP方案化疗,每3周重复一次,连用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9%和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同的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TP组有肌肉关节痛.[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