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4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176篇 |
预防医学 | 14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72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HO有3种同功酶,其中HO-1被认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血红素降解过程是一系列的自身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3种产物在生理条件下对保持内环境稳态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急性、亚急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3例患者按汞进入体内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即皮肤吸收组、呼吸道吸收组和消化道吸收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急性汞中毒以周身中毒症状、口腔-牙龈炎症状及胃肠道症状为著,部分病人可有皮疹、呼吸道及肾脏受累;而神经.精神症状和震颤多不明显。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中毒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如皮肤接触起病者,以亚急性为主,皮疹较为突出;消化道吸收者急性起病,胃肠道症状较明显;呼吸道吸收者多急性起病,呼吸系统症状较突出等。结论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中毒有许多共同点,但又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观察并探究尘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针对性综合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与100%,对照组分别为85.3%与86.8%,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其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其痊愈,充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6.
28.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接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分为A组34例(3 ng/L)与B组39例(≥3 ng/L),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NT-proBNP水平对73例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3.0 ng/L、入院时NYHA心功能Ⅳ级是影响CRT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CEI/ARB使用率高是影响CRT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3.0 ng/L是影响CRT术后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在未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其CD4~+T值快速下降及显著下降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未抗病毒治疗HIV/AIDS历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和可能感染途径等,计算快速下降率和显著下降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1 480例HIV/AIDS其CD4~+T值快速下降率和显著下降率分别为42.64%(631/1 480)、52.23%(773/1 4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T值快速下降与性别、文化、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传播途径、首次CD4~+T值以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有关,CD4~+T值显著下降与文化、民族、传播途径、首次CD4~+T值以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271,95%CI:1.044~1.674)、已婚(OR=1.460,95%CI:1.093~1.949)、传播途径注射吸毒(OR=1.365,95%CI:1.016~1.833)、首次CD4~+T值500cell/μL,更容易出现CD4~+T值快速下降,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18个月更不容易出现CD4~+T值快速下降;传播途径注射吸毒(OR=1.286,95%CI:1.018~1.625)、首次CD4~+T值500 cell/μL、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6个月,更容易出现CD4~+T值显著下降,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OR=0.426,95%CI:0.199~0.914)更不容易出现CD4~+T值显著下降。结论 HIV/AIDS患者CD4~+T值快速下降和显著下降与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需加强对女性、已婚、注射吸毒人群的定期随访,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