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结扎狗胆总管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对模型成前后门静脉压力、肝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管阻力,肝动脉血管阻力和门静脉、肝静脉、脉主动脉。下腔静脉四部位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自身对照性对比研究。结果:①肝硬化形成后门脉压力明显增高,肝静脉嵌塞压也明显增高,门脉血流量减少而肝动脉血流量增加,门脉血管阻力增加而肝动脉血管阻力则下降,这些变化与人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相同。②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在门脉高压形成后明显增加。提示肝硬化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能参与门脉高压症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并进一步支持用a受体阻滞剂降低门脉压力和门脉血管阻力,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82.
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随访胆漏愈合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ERCP证实为肝移植术后胆漏13例患者,其中T管漏6例、吻合口漏7例。行内置管引流术6例、鼻胆管引流术2例、鼻胆管联合内置管引流术3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例。部份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结果10例完整随访者胆漏愈合时间10-35d,平均15.3d,随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肝总管狭窄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1例。胆漏愈合后有80%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胆管狭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鼻胆管引流联合内置管引流除具有疗效确切、便于观察等优点外,理论上有防治鼻胆管意外脱落引起严重后果和预防后续胆管狭窄形成的作用,但其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抗转化生长因子B1锤头状核酶的胞外切割作用以及在肝星状细胞内的活性。方法运用计算机设计针对转化生长因子B1的锤头状核酶,制备核酶、失活核酶和靶RNA胞外转录物,进行核酶的胞外切割反应;构建编码核酶、失活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入活化型肝星状细胞株内,分析核酶和TGFβ1的表达。结果该核酶在胞外具有良好特异的切割活性,在转染的肝星状细胞内高效表达且有效下调TGFβ1的表达;而失活核酶在胞外不具有切割活性,在胞内对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轻微。结论此核酶在胞外具有特异切割活性,在肝星状细胞内抑制TGFβ1的表达,有望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TSLCl和DAL-1/4.1B两种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11例胰腺炎组织和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SLCl和DAL-1/4.1B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TSLC1、DAL-1/4.1B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30.95% VS 77.78%,81.82%; 28.57% VS 66.67%,81.82%,P<0.05或0.01).TSLCl和DAL-1/4.1B蛋白的异常表达均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和病理分型无关.在42例胰腺癌中TSLC1与DAL-1/4.1B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89,P<0.01).结论:胰腺癌中存在TSLC1和DAL-1/4.1B基因的失活和蛋白表达下调,二者可能通过TSLC1-DAL-1/4.1B级联反应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BYS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并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胃癌相关生物大数据,对样本中的BYSL基因表达数据及其对应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探讨BYSL基因在胃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胃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芯片数据验证BYSL基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76例胃癌RNA测序样本中,BYSL基因表达与肿瘤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P=0.047),表达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且BYSL基因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00)。基因富集分析提示,BYSL基因高表达的样本中,Myc、E2F1、RPS14、HOXA9等多个肿瘤细胞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31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也证实,BYSL基因在胃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且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AUC=0.958)。结论 BYSL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级及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6.
西罗莫司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及mTOR、HIF-1α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对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mTOR、HIF-1α基因的抑制作用,探讨以mTOR为靶点治疗肝癌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缺氧培养HepG2细胞,外源性给予不同浓度的西罗莫司(0.1-1000 nmol/L)刺激细胞24h,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刺激后HepG2细胞内mTO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西罗莫司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均P<0.05).在西罗莫司的干预下,HepG2细胞中mTO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氧条件下,西罗莫司可通过mTOR信号转导途径下调肝癌HepG2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罗莫司发挥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HIF-1α和P-gp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胰腺癌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的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P-gp则表现为在细胞膜或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HIF-1α和P-g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7%(40/58)和58.62%(34/58),显著高于两者在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HIF-1α和P-gp的异常表达均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HIF-1α和P-gp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71,P=0.03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HIF-1α和P-gp蛋白表达的上调,并且它们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联合检测两个指标对临床化疗疗效判断和患者预后估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
武汉市389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近14年来武汉地区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为进一步研究UC的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近14年武汉市5家教学中心医院经结肠镜与病理诊断为UC的病例,统计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以及诊断与预后。结果:近14年UC病例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是少见病。389例患者中,男女比1.53∶1,均龄42岁,平均病程3.7年。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80.2%)、血便(75.1%)。肠外表现18例(4.6%),并发症35例(9.0%),较西方国家低。病变以初发型(40.6%)和反复发作型(44%)为主,轻中度病变多见(86.6%),部位以左半结肠炎为主(76.6%),绝大多数患者经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86%)。结论:近14年来武汉地区UC呈上升趋势,但仍是少见病。临床特点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病情较轻,经治疗预后较好,但诊断困难、易复发。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评价lncRNA SNHG2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预后价值以及潜在有相互作用的分子。方法:通过用q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系和正常人肝细胞系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其次通过UALCAN和仙桃学术,并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lncRNA SNHG2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应用意义以及临床病理因素与lncRNA SNHG25表达的相关性。然后使用GEPIA来分析lncRNA SNHG25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最后使用Starbase 3.0预测了可能与lncRNA SNHG25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果: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在大部分肝细胞癌细胞系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细胞系。与正常组织相比较,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显著升高;lncRNA SNHG25的表达与组织分级、甲胎蛋白(AFP)水平、种族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GEPIA结果表明lncRNA SNHG25的高表达与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而与总生存期无明显相关。Starbase 3.0分析得到GNPTAB、C19orf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