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影像学表现特征、鼻内镜下手术径路选择及修补方法,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3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17~61岁,中位年龄42.3岁。所有患者行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MRI扫描,明确诊断并定位膨出及缺损位置,根据膨出位置不同选择相应手术径路,在鼻内镜下或辅助鼻外小切口鼻内镜下切除膨出脑组织、采用自体组织多层次软修复颅底缺损。重点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手术相关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23例患者MR T2WI均显示脑膜脑膨出部位,其中18例HRCT发现颅底骨质缺损。所有患者在鼻内镜下Ⅰ期切除膨出脑组织、颅底缺损修补成功。术后随访12~24个月。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半年后自愈;1例良性颅高压患者术后18个月脑脊液鼻漏复发,再次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窦HRCT和MRI检查有助于脑膜脑膨出的定位诊断;根据脑膜膨出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行鼻内镜手术,切除膨出脑组织、采用自体材料多层次软修复颅底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比较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舒适度及活动度,探究更有益于患者舒适的置管方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7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组50例,深静脉组46例。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1])让患者进行舒适度的自评价,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的影响。结果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舒适程度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患者置管后输液部位在输液时活动良好者占84%、非输液时占96%,而深静脉导管置管后输液时活动良好者仅有54.3%、非输液时占71%,整体上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明显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在舒适度及活动度方面优于留置深静脉导管,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管路维护过程中须加强对置管患者的舒适护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卵巢癌患者医患共同决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态度问卷和决策困境量表对20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卵巢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态度总均分为2.39±0.57,决策困境总分为34.23±5.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治疗、决策困境是参与治疗决策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参与医患共同决策态度积极,决策困境呈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提供个体化指导,以降低患者决策困境,提高患者共同决策参与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使用Mimics软件构建包含皮肤、肌肉、脂肪以及骨骼的复杂三维人体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利用MRJ(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切片通过MIMICS软件分别建立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皮肤等几何面模型,准确表达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复杂几何结构;将组织和器官的几何面模型导入到MAGICS中进行面网格划分,通过ANSYS软件将面网格转化为体网格,得到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三维几何体模型;进而给骨骼、肌肉、脂肪、皮肤分别赋予材料特性(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可以模拟真实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物理属性。结果:利用MIMICS的布尔运算将各部分组织和器官进行组装,得到人体复杂结构的三维实体模型。结论: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几何学的人体模型建模方法相比,使用该方法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可以完全模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真实结构,等效程度高、建模速度快。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直接用于3D打印、模具制造及等效假人的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广泛应用于医学、人机工程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比分析颈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在治疗喉癌临床N1(clinical N1,cN1)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伴cN1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统计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LND组(37例)和MND组(14例)的生存率.结果:LND组和MND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85.7%(P>0.05);5年颈淋巴复发率分别为2.7%和0%(P>0.05);而LND组与颈清扫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MND组的42.9%(P<0.01);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 d和32 d(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相比,采用颈侧清扫术不影响cN1喉癌患者的疗效,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第三鳃裂瘘管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7例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7例患者中2例无手术史,5例有2~5次手术史,7例患者根据患者的颈部体征、纤维喉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于术前能确定为第三鳃裂瘘管的有5例,2例行择区性颈清扫术于术中发现瘘管并根据瘘管内口确定为第三鳃裂瘘管,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随访3月~5年,无1例复发.结论 对于腮裂瘘管应在术前采取多种检查方法以明确其类型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除了碘油造影,下咽稀钡摄片外CT检查对感染期的第三腮裂瘘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多次手术导致的术前难以确定腮裂瘘管类型的患者行择区性颈清扫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HA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某市级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伴HAI 44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相同性别、科室、基础疾病及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未发生HAI感染的患者446例为对照组。分析HAI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和分布特点、耐药性。结果 HAI的发病率为0.74%,病死率为19.28%。侵入性操作、进行手术、器官损伤累及数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HAI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构成比为70.00%以上,其他来源为尿液、血液和浆膜腔积液等。446例HAI患者共检出502株病原菌,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0.0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50.00%以上,铜绿假单胞杆菌对磺胺类耐药率达50.0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00... 相似文献
70.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自然病程相当漫长,可持续30~50年。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够完全清除病毒,人们对携带者何时发病,引起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等还认识不足,一些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因此对于病毒携带者的长期随访和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