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475.5±41.2,与对照组的116.3±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对照,以积分>400为阳性,<400为阴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综合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 设计 荟萃分析(Meta分析)。研究对象 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 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两种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 主要指标 中央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8项(共37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12.76 μm(95%CI,-7.74 ~ 33.26 μm,P=0.2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11 (95%CI,-0.00~0.23,P=0.06)。首选IVT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是首选IVB组的20倍(95%CI,8.3~50倍,P=0.000)。 结论 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两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眼科,2013,22:62-66)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强化降脂、降纤及静脉扩管等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疗程10-20天。观察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量表(ADZ)、NISS卒中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症状明显,疗效肯定,且疗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无患子总皂苷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这5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无患子总皂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结果无患子总皂苷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25,0.312 5,0.312 5 mg/ml,而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活性。无患子总皂苷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0.118 5,0.686 4 mg/ml。结论无患子总皂苷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子宫颈腺癌9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简单随机法抽取同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 腺癌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0.4%,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2.9%、51.5%、13.3%、0.子宫颈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的体积、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是否保留卵巢与预后无关.对ⅠB期患者,综合治疗组的预后好于单纯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腺癌的发病率为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早期诊断对于提高子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早期年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间隔支逆向介入治疗术导丝通过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CTO病变,并且接受经间隔支逆向PCI患者167例,以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138例,失败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与...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裸鼠移植瘤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survivin shRNA plasmid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比较survivin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与凋亡密切相关的cytochrome-c、caspase-9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相比,survivin shRNA plasmid转染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肿瘤体积缩小(P<0.05);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都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urvivin shRNA plasmid转染组cytochrome-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沉默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88.
血浆在重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重症化倾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浆成份极其复杂,除已知的成份外尚有很多细胞因子未被人们认识,这些细胞因子和凝血因子在重型肝炎的病变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中有肝细胞再策摁子(HSS)、促肝细胞生长因了(HGF)、类胰岛素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干扰素等都有促进肝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我们在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症化倾向的治疗中,主要靠输入新鲜血浆,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使重肝炎成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病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3月间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手术的107例合并心血管病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合并并发症者86例:重度血压升高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心绞痛1例,各类心律失常57例。切121裂开1例,吻合121瘘6例,吻合口出血4例,肺部感染6例,应激性溃疡3例,肾功能不全2例,泌尿系感染2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结论: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变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7年8月~2008年12月的137份,常规脑血管造影的DSA片。结果:本组病例SCA重复变异发生率右侧为4.4%,左侧为5.8%,双侧重复变异为0.7%。小脑上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发生率右侧为2.2%,左侧为1.5%,双侧为0.7%。小脑上动脉提前分岔发生率右侧为1.5%,双侧为0.7%。结论:DSA了解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变异对指导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以及神经外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