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临床资料 1.1皮疹1例患者,男性,57岁,此次为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支架植入术入院,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服用抵克力得,于服药后20分钟患者颈部自觉发痒,随后出现小片皮疹,压之不褪.追问病史悉知每次服用此药均出现上述症状及体征并于服药20天背部出现大片皮疹,由此可确诊为抵克力得过敏反应.给予口服维生素C 2.0g,扑尔敏4mg对症处理,停用此药后症状逐渐减轻好转.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内,选择62例在该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抽取各31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为研究组,用常规管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以及SF-36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确保患者更好的生活,因此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等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监护与用药错误干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702例老年住院慢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合理用药指导,并针对用药错误干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用药错误人数比例达41.32%,干预用药错误625次,经干预后用药正确人数比例提升到90.63%,所干预用药错误类型出现较多的依次是:用药时间/时机错误(36.64%)、患者不按规定用药(23.68%)和给药技术错误(14.56%)。结论 临床药师在用药监护与干预用药错误的过程中可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和指导,减少用药错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疏肝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E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化瘀汤。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常规、缓解和起效时间、脾大回缩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3. 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 0. 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1)。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 0. 01)。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脾大回缩率(回缩≥1/2)为80%,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ET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且起效时间快,缓解持续时间长,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回缩增大脾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在青少年受检者中的检查情况及其与眼轴之间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青少年受检者33例6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受检者行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检查后,行眼轴测量及OCTA检查。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OCTA各检测结果及其与眼轴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检者眼轴长度平均为24.46±1.50mm,黄斑区平均血管密度为(47.88±2.56)%,黄斑区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为278.61±15.08μm,视盘周围平均血管密度为(57.79±2.99)%; 视盘周围平均毛细血管密度为(53.08±3.49)%; 其中眼轴长度与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呈负相关(P=0.006),眼轴与其他检测结果均不相关。

结论:青少年眼底OCTA的检测指标中,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之间呈负相关,血管密度方面的检测指标与眼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EBV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8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7 d内、起病1、3、6及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V DNA,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BV VCR-Ig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在EBV感染发病7d内,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检出阳性34例,EBV VCR-IgM阳性22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P<0.01);血浆EBV DNA检出阳性16例,与EBV-VCR-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与血浆中E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5,P<0.01).起病后9个月仍有3例患儿单个核细胞中可检测到EBV DNA.结论 EBV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 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V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 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V感染患儿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孟氏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LAAC)与口服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LAAC治疗的30例NVAF患者作为LAAC治疗组,及同期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30例NVAF患者作为利伐沙班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第1、3、6、9、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随访截止至2019年3月31日。 结果 两组NVAF患者随访结果显示:LAAC治疗组无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事件发生,利伐沙班治疗组有2例缺血性卒中,2例系统性栓塞,1例出血性卒中发生,虽然两组各单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LAAC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治疗组患者(P < 0.05)。LAAC治疗组未发生颅内出血、栓塞及临床相关卒中事件,无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2例发生栓塞,无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临床相关卒中;两组各单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AAC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治疗组(P < 0.05)。LAAC治疗组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术后出现9例残余分流,无严重残余分流( > 5 mm)现象;患者均未出现器械移位和器械血栓形成事件。 结论 NVAF患者使用Watchman LAAC治疗在卒中预防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口服利伐沙班治疗。  相似文献   
110.
徐晨  赵宏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72-2274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且病死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肿瘤细胞减灭术配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尽管有70%~80%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完全缓解,但是即使完全缓解依然会有50%以上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1,2],最终导致死亡。上皮性卵巢癌主要通过腹膜播散,且85%的复发肿瘤位于腹盆腔内,临床上主要是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通过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或压迫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上皮性卵巢癌对放疗中度敏感,局部放疗可有效缩小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存在的肉眼残留病灶或者复发病灶[3,4]。尤其是近年来CT或PET/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其较传统的常规放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放疗不良反应,起到与化疗协同抗癌的作用[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