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随着国际合作及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国际问的学术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培养知识全面、能广泛与国际间的同行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继续大力发展的方向。我们依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鼓励广大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我院在2003级七年制临床专业开展了双语教学,在长征医院胸心外科进行了双语教学的试点,我们总结了开展双语教学以来的经验,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73.
全球结核病的流行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在被忽略近20年后又死灰复燃,成为当今世界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因结核病的流行规模及控制全球结核病的迫切需要,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位居全球结核病感染最严重的22个国家之首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美国也终止了其长期以来结核病的下降趋势,1992年美国结核病的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世界结核病例分布最多的三个区域之一,世界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15个国家有13个在这个地区内,并且HIV是这一区域结核病发病率最主要的单一预计因子.世界最严重的HIV相关结核病发病也是在这个区域.全球持续的严重结核感染状态,是由于贫困人口的增加和来自于结核高发病率国家的人口流动和HIV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没有维持必需的公共卫生组织及设施,以及错误的认为结核病已成为一个过去的问题.依靠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WHO推荐的DOT方案有效而经济,适用于全球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核控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 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7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肿瘤不同侵犯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着肿瘤侵犯深度的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呈显著上升趋势(x^2检验,P〈0.01)。一旦肿瘤侵犯超过深肌层,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显著增加,与侵及浅肌层相比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食管癌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进行单中心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 294例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1.47%)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l 2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及游离胃方式等,分析可能影响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因素.通过本中心的研究得出胃排空障碍发生规律和治疗手段.结果 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和游离胃方式均无关(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发生原因不明确,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经保守治疗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77.
X线摄片和CT检查在胸部创伤中的影像学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多危及生命,死亡率约占所有创伤的25%,需尽早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及早有选择性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可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本研究对较严重的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胸部摄片和CT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连枷胸是最严重的胸壁损伤[1],其死亡率达10%~20%[2].对浮动胸壁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胸壁加压包扎、呼吸机"内固定"及手术固定.上述方法的选择是基于对连枷胸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
连枷胸是最严重的胸壁损伤[1],其死亡率达10%~20%[2].对浮动胸壁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胸壁加压包扎、呼吸机"内固定"及手术固定.上述方法的选择是基于对连枷胸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包扎、肋骨牵引和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犬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连枷胸犬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用Beagle犬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包扎治疗组)、C组(牵引治疗组)和D组(手术固定组),每组6只,建立大面积(15cm^2/kg)浮动胸壁动物摸型。用MPA动物肺功能记录仪、血气分析、胸腔置管等观察犬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剩余碱(BE)及胸膜腔内压(IPP)等变化,比较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浮动胸壁模型完成后,均出现反常呼吸,胸膜腔内压负压绝对值减小(P〈0.01),RR、Raw明显升高(P〈0.01),Vt、VE、PaO2、CL下降(P〈0.05),PaCO2、SaO2显著下降(P〈0.01),BE无统计学意义(P〉0.1)。与A比较,B组IPP、Raw、RR显著升高(P〈0.01),Vt、VE显著减少(P〈0.01),PaO2、PaCO2、SaO2、BE、CL均无统计学意义(P〉0.1);C组Vt、Raw显著升高(P〈0.01),IPP、PaO2、PaCO2、SaO2、BE、CL、VE、R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E升高(P〈0.05),PaO2、PaCO2、SaO2、CL、Vt显著升高(P〈0.01),IPP负压值加大(P〈0.05),RR显著减少(P〈0.01),BE、Raw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大面积浮动胸壁的病理改变以胸腔容积减少为基础,胸壁加压包扎无治疗效果,甚至加重低氧。肋骨巾钳悬吊牵引固定虽可增加潮气量,但对连枷胸缺氧内环境的改善效果不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改善大面积浮动胸壁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