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腘窝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常见肿块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腘窝部软组织肿块切除手术,比较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 117例肿块包括腘窝囊肿96例,非腘窝囊肿21例,共涉及11种疾病,术前诊断正确率85.5%,其中腘窝囊肿与非腘窝囊肿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8%和42.9%。113例术后随访8-38(36±3.6)个月,失访4例。治愈109例,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切除腘窝肿块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腘窝软组织肿块涉及疾病较多;腘窝囊肿手术治疗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非腘窝囊肿肿块由于性质难定,手术应当成为首诊选择。  相似文献   
92.
陈涛  尚希福  李旭  贺瑞  胡飞  葛畅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5):324-325,332
目的 探讨骨折伴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40例,分为骨折伴颅脑损伤组及单纯骨折组,每组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并摄X线片观察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情况,分析VE...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应用PFN、DHS、PFLP3种内固定方法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分组后每组患者例数为20例,并对3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PFLP组显著优于DHS组和PFN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FLP组均显著优于DHS组和PFN组.PFN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均低于DHS组和PFLP组;PFLP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多于DHS组和PFN组(P>0.05).结论 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PFN组显著优于PFLP组和DHS组;而临床疗效方面,PFLP组显著优于DHS组和PFN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方法 20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48例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后应用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行.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结论 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  相似文献   
95.
96.
病例报告 骨样骨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10%[1-5],多发生于7~25岁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长管状骨,以股骨、胫骨的骨干多见,髋臼骨样骨瘤十分罕见,文献报道很少,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和骨干等常见部位不同,常常引起漏诊或误诊.我院收治髋臼骨样骨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24岁,要求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于2015年5月19日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无戴接触镜史,无其他眼部疾病及手术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25,左眼0.5,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1.0,左眼1.0;散瞳检影度数:右眼:-2.25 D-0.75 D×105,左眼:-1.00 D-1.00 D×20;电脑验光仪示角膜曲率:右眼为43.00 D,左眼为41.75 D;A超测中央角膜厚度:右眼为573 μm,左眼为615 μm;0culus Pentacam角膜地形图示角膜前表面曲率:右眼为42.8 D,左眼为41.5 D;角膜瞳孔中央角膜厚度为右眼562 μm,左眼602μm,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无异常,角膜厚度空间分布图及角膜厚度变化率在正常范围内(见图1-4);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8.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9.0 mmHg;眼前节检查无异常;角膜内皮镜检查示:右眼内皮细胞密度3 002个/mm-2,左眼内皮细胞密度2 948个/mm2,细胞形态、大小正常(见图5-6).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比较L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4例(168眼)。根据角膜厚度为分为A组(550—643μm,67眼)、B组(500—549μm,72眼)、C组(450~499μm,29眼),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这些术眼的CRF和CH,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已手术并定期完成12个月随访有完整资料的40例(80眼)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3、6、12个月)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术前三组的CRF和CH分别为11.11±1.69和10.79±1.48、9.83±1.39和9.87±1.29、9.06±1.96和9.79+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5、8.54,P〈O.01)。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CRF与C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88、60.80,P〈O.011。术后各时间段各组CRF与C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F和CH与中央角膜厚度有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减小而降低。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整个角膜厚度的50%以上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基本稳定,是安全的切削范围。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FB)假体和旋转平台(rotating bearing, RB)假体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轻、中度膝外翻畸形患者203例,其中181例为初次置换,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68例(168膝)纳入研究。男57例,女111例;年龄40~79岁,平均(59.3±7.2)岁。退变性骨关节炎1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根据假体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组(83例)和旋转平台组(85例)。所有患者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结果1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个月。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从术前72.8°±13.1°和71.2°±12.8°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6.5°±9.8°和115.4°±7.9°;X线股胫角由术前16.8°±5.3°和15.2°±4.7°降至末次随访时5.6°±2.3°和5.2°±2.1°;HSS膝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47.5±7.1)分和(49.6±8.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1±4.6)分和(90.2±5.3)分;SF?36评分由术前(52.3±15.4)分和(50.1±1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12.3)分和(82.2±14.5)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膝关节活动度,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关节僵硬,加强功能锻炼后症状改善。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松动或下沉、膝关节迟发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轻、中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两种类型的假体在相同的软组织平衡技术下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