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在常见的男性乳腺发育与乳腺癌(M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乳腺外科因乳腺肿块就诊的男性患者,最终纳入研究91例,91例患者做了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其中乳腺发育患者62例,年龄18~75岁;MBC 29例,年龄37~86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超声BI-RADS鉴别29例MBC及62例男性乳腺发育的诊断效能。总结MBC超声声像图特点,比较MBC病理分级及亚型的特点。结果 MBC发病年龄高于男性乳腺发育者,但是肿块直径小于后者。超声BI-RADS分类在区别两组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95.2%。典型的MBC的超声特点是低回声(100%),平行生长(82.8%),不规则(81.5%)。病理类型主要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luminaA和luminaB型乳腺癌。结论 超声BI-RADS 4类和5类对MB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由于MBC病理类型较少,其与女性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声像图类似。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96例用西药抑酸、促动力、抗抑郁、焦虑。根除幽门螺杆菌及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并心理干预。结果:治愈率93.75%,有效率6.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3.
背景:脊柱矫形内固定疗效的好坏与植骨融合技术以及内固定材料的疲劳特性疲劳寿命直接相关。 目的:分析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发生断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9例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断棒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断棒时间、活动度、植入物位置、植骨融合率、术中矫形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中6例存在椎板间植骨融合不充分现象,有明显的植骨融合空白区和假性骨岛生成。经相关分析表明,金属疲劳寿命与植骨融合率、矫形率间呈正相关(P < 0.01)。提示成年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良好的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金属内固定器材处于相对稳定的抗疲劳强度状态,满足内固定治疗过程所需的条件;保证内固定棒获得低于金属固有疲劳阈值点的疲劳状态,达到有效的弹性固定和持续的矫形的目的,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值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弹性应变率值,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灰阶超声、弹性应变率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灰阶超声各项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弹性成像应变率值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发现弹性成像应变率值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准确性更高;根据RO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的切点0.713对应的应变率值最佳诊断界点为5.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值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优于灰阶超声.  相似文献   
25.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3.6°±26.3°(100°~169°),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6.1°±30.0°(58°~145°).均采用后路分期两次手术进行矫形.第一次手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内撑开技术,使侧凸得到约50%的矫正,3~12个月后再进行后路的松解、截骨和第二次矫形,并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气胸、应激性溃疡、肠系膜E动脉综合征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出现.第二次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45.6°±6.1°(35°~55°),胸腰段后凸为38.2°±10.0°(25°~56°).患者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年,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侧弯矫正无明显丢失,无脱钩、断棒.结论: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6.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具有重建脊柱稳定、限制节段过度屈伸的同时保留一定活动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半坚强固定系统,Dynesys系统也具有一定矫形作用,有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轻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否将Dynesy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患者,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2019年11月我科采用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1例胸腰段AIS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C3 ~ C6与C3 ~ C7节段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及轴性疼痛的差异.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48例接受C3 ~ C6(A组)与C3 ~ C7(B组)节段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至少1年.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颈椎X线片颈椎曲度角度(Cobb's角)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率,并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病例术后随访各时段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完全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角度(Cobb'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疼痛(AS)的发生率为25.0%(6/24),B组为41.6%(10/2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轴性疼痛VAS 2.8±0.9分,B组为5.1±1.1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轴性症状缓解时间A组为98.3±10.7天,B组为181.8±9.2天,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手术相比,保留C7棘突、椎板及其后方附着颈后肌群并不影响脊髓功能及颈椎曲度的改变,且可以减轻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率及程度,并减少缓解所需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放射立体照相测量分析及其在骨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立体照相测量分析(radiostereometric analysis,RSA)是一种利用X线测量骨骼系统空间位置和运动的方法。它通过对校准装置和带有标记点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放射照相,对获得的影像进行精确的测量,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分析两次照相标记点的位置差异,对目标进行三维运动分析。该技术比传统的X线片精度高,可以进行精确的三维空间测量和精细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的32例患者(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l岁)在手术中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辅助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10例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置入。术后均进行置入螺钉节段的X光平片及CT扫描以确定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1.6~3.7h),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术中与术后无与螺钉置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可以辅助螺钉的准确置入,减少手术时间及放射线照射,尤其对脊柱畸形、严重退变病例或再次手术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2009-01-2011-06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与远节段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01-2011-06解放军306医院全军脊柱外科中心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入院行PKP治疗92例患者,根据有无椎体再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T值、手术椎体位置(胸腰段/非胸腰段)、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注射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骨折数量、手术椎体数量、术后VAS评分、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D (OR=0.159)及骨水泥渗漏(OR=6.502)是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以及骨水泥渗漏是引起PKP术后相邻与远节段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