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超声造影增强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DC患者行超声造影,记录各项造影参数;对术后病理标本HE染色进行肿瘤病理分级,应用CD34行免疫组化检测MVD;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52例IDC中,高分化组25例,低分化组27例。高分化组、低分化组的MVD分别为(2.87±0.97)%和(4.32±1.07)%,不同分化程度组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分化组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且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与MVD显著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与MVD最相关(r=0.89,P<0.001)。结论超声造影增强参数与病理MVD有相关性,其有助于评估IDC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系统检查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对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Acuson S2000的ABVS系统对60例乳腺肿瘤患者双侧乳腺进行扫查,获得整个乳腺横切面图像的基本数据,系统自动进行三维重建,同步获得乳腺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对比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以评价ABVS系统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ABVS系统扫查示乳腺癌冠状切面"汇聚征"的出现率为82.1%,<2.0 cm乳腺癌冠状切面"汇聚征"的出现率为86.7%,"汇聚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86.1%.结论 ABVs系统作为超声检查的一种新途径,提高了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完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10年2月22日—2011年2月23日265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随后12个月在相同病区的261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针对对照组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实验组改进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置管前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的宣传教育;②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③重视居家护理。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率(0.38%)、千导管日血流感染率(0.045‰)、静脉炎发生率(1.53%)较对照组血流感染率(2.64%)、千导管日血流感染率(0.378‰)、静脉炎发生率(4.91%)均降低。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能防控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把自动穿刺活检术应用在肺部肿块的诊断。本文随机两组病例,USGAB组(52例)阳性率92.31%,较手动穿刺活检组(61例)阳性率81.98%提高二组取材长度>1cm,标本量充足,满足了细胞病理尤其是病理学的需要,提高了细胞病理学的诊断水平,弥补了手动穿刺活检组病理诊断阳性低的不足;在<2cm的肿块中,USGAB有较高取材阳性率,故USGAB对小病灶和选择性取材部位有独特的意义。USGAB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我们认为在肺部肿块的穿刺诊断中,USGAB快速、简便、安全、实用、取材充分,不失为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能量多普勒造影评价微波治疗肝癌效果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造影对微波治疗后肝癌血管的显像效果。方法 15例肝癌(24个病灶)1~2次微波治疗后经外周静脉注射Levovist观察癌内及癌旁造影前后的血流显像,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微波治疗后24个癌灶造影前无一例有血流显示。造影后19个病灶无血流显示者病理为完全性坏死;5个病灶有血流显示(1例瘤内,4例瘤旁),相应部位活检为完全性坏死,追加二次微波治疗,造影后未见血流显像,病理证实为完全坏死。结论 能量多普勒造影是评价微波治疗肝癌疗效的实用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肾静脉血栓的超声显像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静脉血栓患者肾脏大小结构,肾静脉主干回声和血流信号,肾内血流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结果肾静脉主干血栓5例,超声显示肾静脉主干充满实性条索状回声,管腔内完全或部分无血流信号显示;肾内小静脉血栓1例,局部区域肾结构模糊,无静脉血流信号。肾内动脉RI均升高(范围0.70~0.92,平均0.86),部分患者出现肾内动脉舒张期反向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准确、实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肾脏良性实质性肿瘤100%表现形态规整,89.6%境界清淅.92.8%内部呈强回声;而恶性肿瘤84.2%形态不规整.89.5%边界不清,内部呈弱回声,此外尚可发生转移性声像。本组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94.1%。本组良性肿瘤占60.42%.恶性肿瘤占39.58%。  相似文献   
18.
内胚窦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本病高度恶性,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但系统超声资料仍属空白。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内胚窦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较详细地总结了其声象学特征,提出了超声诊断的依据,结合临床及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我们认为术前内胚窦瘤的超声诊断是完全可能的。本组回顾性诊断率为92.86%,较过去17.86%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USGAB)在手术前乳腺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82例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采有USGAB获取病胖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结果,与外科手术后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结果相对比.结果 182例USGAB取材成功.USGAB组182例病理诊断乳腺癌176例,加做分子生物学检测172例获得结果,4例失败,6例病理诊断良性肿瘤;外科手术组182例,乳腺癌病理诊断178例,全部获得分子生物学结果,4例病理诊断良性肿瘤.结论 USGAB是手术前乳腺癌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确切、安全、实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的简化分型,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通过68例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回顾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进行分型。结果根据乳腺导管是否扩张可简化分为:无导管扩张型(Ⅰ型)和导管扩张型(Ⅱ型)。68例86个病灶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56%(71/86),其中Ⅰ型诊断符合率为74.07%(20/27),Ⅱ型诊断符合率为86.44%(51/59)。结论依据乳腺导管是否扩张对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分型,方法简单、合理,易于掌握,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