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氧化氮对白血病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NO对髓系白血病细胞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SNP为NO供体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DNA电泳、FCM检测凋亡率等方法。结果 :SNP在 0 .5~ 4 .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HL - 6 0细胞的生长 ,此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且在作用 12h后细胞出现凋亡 ,SNP2 .0mmol/L浓度作用 36h ,凋亡率达 6 8.71% ,DNA电泳出现梯形带。NO清除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SNP的这种作用 (P <0 .0 1)。结论 :NO对HL - 6 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Ph+ALL患者及31例慢粒急淋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Ph+ALL与慢粒急淋变有以下区别:①慢粒急淋变肝脾肿大发生率(80.65%)比Ph+ALL(14.28%)高(P<0.05);②起病时慢粒急淋变外周血白细胞数比Ph+ALL高(P<0.05);③Ph+ALL完全缓解率(76.19%)比慢粒急淋变(48.39%)高(P<0.05)。Ph+ALL的中位生存期为(10.76±6.91)个月,而慢粒急淋变的中位生存期为(7.06±6.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粒急淋变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持续存在,Ph+ALL患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LL与慢粒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RPL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RPL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该患儿在应用环孢霉素、甲氨蝶呤及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癎)性发作、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头颅MRI的T2加权像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DWI序列未见明显受限.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并给予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9d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头颅MRI未见异常.符合RPLS的诊断.结论 RPLS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且MRI是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方法.积极停用可疑药物,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短期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 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 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 d;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96.
TTV是1997年首先由日本学者从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经输血传播的嗜肝病毒 ,呈全球分布。国内学者周伯平 [1]等率先报道了TTV的检测方法、克隆和测序。它对进一步认识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检测了临床各类肝病患者327例 ,对其中检测到TTV抗IgM阳性的18例肝病患者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327例各类肝病患者中检测出抗TTV -IgM阳性18例 ,男14例 ,女4例 ,平均年龄52.58岁。职业 :工人8例 ,农民7例 ,干部2例 ,个体…  相似文献   
97.
张戡  谢新生  应雅珍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31-331,33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8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116次PE治疗,其中治疗1次的55例,2次的15例,3次的9例,4次的1例。治疗前后即刻用同一台血常规仪器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对比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前后的变化。结果80例重型肝炎患者PE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较术前降低(P<0.05),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标准B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BD方案序贯auto-HSCT及维持治疗的3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9~64个月),3 a总体生存(OS)率为67.4%,3 a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4.3%。auto-HSCT后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3 a PFS率高于单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57.5%比49.4%,P<0.05)。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3 a OS率与单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61.3%,P>0.05)。结论 BD方案序贯auto-HSCT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进行维持治疗可进一步延长MM患者PFS。  相似文献   
99.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515抗瘤方剂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结构,流式细胞术测量凋亡率,原位末端标记检测DNA断裂。结果:细胞与药物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出现固缩、核 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药物浓度在0.013~0.04g/ml之间,药物组与对照组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15抗瘤方剂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增加,且呈现剂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病理及核苷类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乙肝三系、核苷类药物耐药,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5例CHB患者B基因型32例(37.65%)、C基因型53例(62.35%),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χ2=8.03,P均<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明显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2、10.67,P均<0.05),C基因型较B基因型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3、4.03, P均<0.05)。结论嘉兴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更易导致严重肝脏病变。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