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Dara)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R-AL)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ara治疗的7例R/R-A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7例患者均存在CD38表达,中位表达量为91%(50%~100%)。所有患者接受Dara治疗中位次数为4(1~6)次。5例(71.4%)患者采用Dara联合化疗,1例(14.3%)采用Dar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1例(14.3%)采用Dara单药治疗。治疗后1例(14.3%)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3例(42.9%)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57.2%。其中1例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经2个剂量Dara联合化疗后CR,现已无病生存11个月,1例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2个剂量Dara联合化疗后骨髓微小残留病下降90.2%,2例髓外浸润患者经Dara治疗后复查CT示淋巴结及软组织肿块明显缩小,评估为PR。结论 Dara可成功诱导难治AML完全缓解并维持较长的无病生存期,同时可能对髓外病变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eytokine signaling,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ACLF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ACLF组大鼠腹腔注射1.5ml/kg的5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每3天1次,10次后改为2ml/kg,每3天1次,9次后给予250mg/kg 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50μg/kg脂多糖(LPS)急性攻击,给药后0、6、12、24h 留取大鼠血及肝组织。血生化检测ALT、AST水平和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HE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SOCS-1、SOCS-3mRNA表达。 结果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复制成功,ACLF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逐渐上升,在12h升高最明显,血清TNF-α、IL-6水平在造模后0h 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6h达峰值(P<0.05),肝组织SOCS-1、SOCS-3mRNA水平于造模后0h开始升高,12h升高最为显著,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升高,其变化与TNF-α、IL-6改变相关,提示SOCSs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炎症及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3.
背景:CD4+CD25+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推测可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变化,并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方法: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90例及其供者为研究对象,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1次/12 h,连续5 d后,采集干细胞;分别于动员前后采集供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及受者接受移植物中此类细胞含量;根据接受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分为高剂量组(细胞比例≥5%)及低剂量组(细胞比例<5%),比较两组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供者在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1.3%和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所接受移植物中该群细胞比例为3.4%,阴性组为1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移植造血重建后高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8.4%,低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8.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应用能降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可以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常见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方法:取208例ND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DNA测序法检测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及28种基因的突变状态。应用FISH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61例(29.33%)NDMM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5例患者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NRAS、PRDM1、FAM46C、MYC、CCND1、LTB、DIS3、KRAS和CRBN。83例(39.90%)患者检测到6种基因的过表达,以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的过表达为主,分别是CCND1、CCND3、BCL-2、CCND2 FGFR3和MYC。169例(81.25%)患者检测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主要为TP53基因P72R多态性(70.17%)。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基因表达异常有一定相关性,与染色体结构正常者相比较,14q32缺失患者中CCND1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13q14缺失患者中FGFR3过表达比例更高,而1q21扩增患者中CCND2、BCL-2、FGFR3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结论:NDMM患者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但是缺乏主要的单个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累及RAS/MA...  相似文献   
76.
77.
78.
张娜  谢新生  刘长凤  李贵平 《癌症进展》2021,19(12):1276-1279,1283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后对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度评分、依从性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度评分、依从性评分、CD-RISC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消除不良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致力于提高植入率和无病存活率,降低移植相关毒性及移植相关病死率,其预处理方案的优化设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点.现将我院应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长期观察情况报道如如下.  相似文献   
80.
谢新生  张戡 《浙江医学》2009,31(5):628-629
血浆D-二聚体(D—D)是纤维蛋向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维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研究表明,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异常,并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二聚体在肝脏疾病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