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和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6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82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CD7的阳性率为100%,CD2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14—18岁组CD2阳性率(91.67%)显著高于19—35岁组(65.71%)和35岁以上组(43.48%)(P〈0.05);CD34和HLA—DR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5岁以上组甩A-DR阳性率(39.13%)显著高于14—18岁组(4.17%)和19—35岁组(11.43%)(P〈0.05);35岁以上组髓系抗原(MyAg)和CD13阳性率分别为65.22%和52.17%,显著高于19—35岁组(34.29%和22.86%)(P〈0.05)。②178例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19和HLA—DR阳性率为100%,除19—35岁组CD33阳性率(52.70%)显著高于14—18岁组(32.50%)外,其余各表面抗原在不同年龄阶段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成人T—ALL免疫表型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年长成人T-ALL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表面标志异常表达;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异质性似较成人T—ALL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病理及核苷类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乙肝三系、核苷类药物耐药,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5例CHB患者B基因型32例(37.65%)、C基因型53例(62.35%),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χ2=8.03,P均<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明显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2、10.67,P均<0.05),C基因型较B基因型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3、4.03, P均<0.05)。结论嘉兴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更易导致严重肝脏病变。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抗凝血酶-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 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出血倾向通常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的促凝活性物质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所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CT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m-C)]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19例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CTG预激方案化疗,Ara-C 50 mg/d,第1~14天静脉滴注;THP 10mg/d,第1~6天静脉滴注,或隔日1次第1~10天静脉滴注;G-CSF每天200μg·m2,皮下注射,每日1次,在第1次注射Ara·C之前给予.如果白细胞>20 ×109/L暂停用G-CSF,而不停化疗,待白细胞回落后再用G-CSF.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7例(36.8%)、部分缓解者4例(21.0%)、无缓解者5例(26.3%)、中途放弃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57.9%(11/19).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CT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明显,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CT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m-C)]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19例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CTG预激方案化疗,Ara-C 50 mg/d,第1~14天静脉滴注;THP 10mg/d,第1~6天静脉滴注,或隔日1次第1~10天静脉滴注;G-CSF每天200μg·m2,皮下注射,每日1次,在第1次注射Ara·C之前给予.如果白细胞>20 ×109/L暂停用G-CSF,而不停化疗,待白细胞回落后再用G-CSF.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7例(36.8%)、部分缓解者4例(21.0%)、无缓解者5例(26.3%)、中途放弃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57.9%(11/19).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CT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明显,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6日浙江省15家医疗机构纳入的237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rIFNα-2b(500万U,2次/d)雾化吸入治疗,其中196例患者同时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三联抗病毒治疗组,41例患者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二联抗病毒治疗组;进一步将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48 h内、3~5 d和>5 d开始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三联和二联抗病毒药物,以及三联药物不同抗病毒时间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药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2.2±4.7)d,较两药联合组[(15.0±5.0)d]时间缩短(t=6.159,P<0.01)。三药联合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12.0(9.0,17.0)d]亦短于两药联合治疗组[15.0(10.0,18.0)d](H=2.073,P<0.05)。三药联合治疗组在48 h内、3~5 d以及>5 d开始抗病毒治疗,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0(10.0,17.0)、17.0(13.0,22.0)和21.0(18.0,24.0)d,从抗病毒到病毒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3.9)、(13.5±5.1)和(11.2±4.3)d,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983和6.722,P<0.01或<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组较二药联合治疗组可以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时间越早,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越快。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23例老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3例老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41例非老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情况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峰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及凝血酶原时间(PT)峰值情况。结果观察组TBIL峰值高于对照组(<0.05),而ALT峰值及P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集中在60~70岁,70岁以上者较少见;老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IL较非老年急性乙型肝炎高,易发生淤胆。老年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及血清学转换良好。  相似文献   
108.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 eukemia,AML)的治疗目前仍然主要选用联合化疗。经典的AML标准诱导化疗方案是以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DA(3+7)方案,但是DA方案的诱导缓解率较低。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联合阿糖胞苷的MA方案及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阿糖胞苷的TA方案用于AML的诱导缓解治疗已日益受到关注。在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与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就诊的202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病态造血和网硬蛋白检查结果。染色体核型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呈正相关(r=0.443,P<0.05)。预后好、中、差核型组患者的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分别为44.4%,71.4%,96.3%。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网硬蛋白级别呈正相关(r=0.451,P<0.05)。预后好、中、差核型组患者的网硬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6.8%,64.3%,92.6%。比较三种核型组患者的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网硬蛋白阳性率和网硬蛋白级别,发现预后差核型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和预后好核型组(P均<0.01),预后中等核型组明显高于预后好核型组(P均<0.01)。结论: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和网硬蛋白级别均呈正相关,随着染色体核型预后由好到差,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网硬蛋白阳性率和网硬蛋白级别均增高。  相似文献   
110.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目前评价重型肝炎的检验指标较多,但特异性欠佳,尤其对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指标较少。前白蛋白(PA)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且有较短生物半衰期的血浆蛋白,其血清含量的变化能较敏感、特异地反映肝细胞功能。并且检验方便快速,价格便宜,是一个不错的指标。笔者总结了38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PA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