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系统评价尤瑞克林(Urinary Kallid)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1978~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CAJ,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年)、万方数据库(1978~2010年)等,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关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7篇已发表文献,包括52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尤瑞克林组病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3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为0.27~0.52,P <0.01];②尤瑞克林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47,95%CI为(0.13~1.73),P =0.26];③采用Ba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瑞克林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7.97,95%CI(3.34~12.6),P =0.0007];④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尤瑞克林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2.37,95%CI(-2.95~-1.79),P <0.01]。⑤尤瑞克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程度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尤瑞克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率,改善患者第14天BI及NIHSS评分情况;尤瑞克林对死亡率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从肝治心组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从肝治心组方组、麝香保心丸组、地尔硫?组,每组10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干预组分别给予从肝治心组方[5.32 g/(kg·d)]、麝香保心丸[10.27 mg/(kg·d)]、地尔硫?[6.86 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4天后取材,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铁蛋白重链1(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中药组、铁死亡抑制剂组(Ferrostatin-1)、铁死亡诱导剂组(Erastin)、中药诱导剂组,缺氧12 h复氧2 h造模,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Fe2+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COA4、FTH1、PTGS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研究miR-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R-21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41)和COPD组(n=49),收集两组外周血清,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收集临床资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分析COPD组miR-21与肺功能的关系,并对miR-21与COPD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高;COPD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R-21差异表达与肺功能相关;COPD患者miR-21表达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R-21表达升高可能与COPD发病过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576例,年龄48~84(62.17±6.37)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④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和尿脱氧吡啶啉).结果:561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⑧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绝经后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TAQ Ⅰ,APA Ⅰ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明显关联,不能作为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全部病例入组前1个月无使用过任何剂型的激素、B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无氧疗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疗程15d。舒利迭组吸入沙关特罗/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肺功能、圣一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利迭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l/FFVC)、SGRQ评分(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丙酸氟替卡松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FEVl/预计值和FEVl/FVC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SGRQ评分中呼吸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性者诊治情况和妊娠结局。方法:根据河北省孕前优生数据库资料,将2015—2016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梅毒初筛≥5例阳性的县级机构纳入随访范围,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梅毒初筛阳性者诊治情况和生育结局进行随访。结果:纳入调查的19个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共计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性490例,确证试验阳性326例(66.5%),其中女方197例(60.4%),男方129例(39.6%);新出生胎儿208例中207例(99.5%)梅毒抗体阴性,1例阳性(0.5%)。结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在夫妇备孕前有效发现梅毒感染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治疗,对避免孕期梅毒感染,减少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EarWell耳廓矫正器纠正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8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48例均通过EarWell耳廓矫正器进行矫治并接受随访,统计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时间、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由医生和家长分别对疗效作出主观评价。结果 48例患儿日龄范围14~78 d,平均日龄(40. 95±0. 82) d,平均治疗时间(21. 67±0. 43) 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性别、患病侧别及患病类型分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 05)。医生及患儿家长分别认为EarWell耳廓矫正器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有效率达89. 58%、91. 67%。48例中2例出现并发症,均为皮肤溃疡;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复发。患儿年龄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 0. 05),与医生及患儿家属的疗效评定等级呈负相关(P 0. 05)。结论应用EarWell耳廓矫正器矫治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安全有效,患儿发病后及早进行矫治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8.
<正>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医院感染率是医院消毒质量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已将防止医院感染作为法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经脂多糖(LPS)诱导后连续给予何首乌醇提液(AEP)7 d大鼠的肝损伤程度及胆汁淤积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LPS+对乙酰氨基酚(APAP)组、AEP组、LPS+AEP组,LPS、LPS+APAP、LPS+AEP组按大鼠体质量分别尾iv给予4 mg/kg LPS,对照组与AEP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 h后LPS+APAP组ig给予625 mg/kg APAP,AEP组与LPS+AEP组ig给予12 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建立特异质肝损伤炎症模型。观察体质量变化,并分别于造模后2 h、14 h、5 d、8 d检测血清生化中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收集胆汁,计算胆汁流速与密度,并检测胆汁中主要成分变化。进行肝脏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对胆汁淤积相关蛋白胆盐输出泵转运蛋白(BSEP)、多药耐药蛋白2(MRP2)及多药耐药蛋白3(MRP3)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经过LPS诱导2 d后,LPS+AEP组与对照组、AEP组比较体质量明显下降,5、8 d肝脏系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AEP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无明显变化;造模后8 d的总胆红素(TBIL)明显降低(P<0.05),ALP明显升高(P<0.05);可观察到胆汁密度和胆汁流速明显降低(P<0.05),对胆汁成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AEP组总胆固醇(TCHO)显著升高、TBIL显著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AEP组出现轻微肝细胞变性,而LPS+AEP组可见严重局灶坏死;转录水平结果发现,LPS诱导后可使得BSEP、MRP2在14 h时出现短期抑制(P<0.05),单独给予AEP可使BSEP、MRP2和MRP3的表达水平短时显著升高(P<0.05、0.01),而LPS+AEP给药第8 d对大鼠肝脏BSEP、MRP2无显著性影响,可使MRP3转录水平升高(P<0.05)。结论 经LPS诱导的AEP可明显损伤大鼠肝细胞并干扰胆汁分泌功能,引起胆汁成分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对BSEP与MRP2水平无显著影响,MRP3出现代偿性升高,提示确实存在胆汁淤积症状,但可能是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从ERK/mTOR信号通路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氧化应激状态下MC3T3-E1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六味地黄丸(LWDH)含药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将细胞分为Model组(H2O2干预)、Blank组(空白血清)、LWDH组(LWDH含药血清)、Rap组(mTOR通路抑制剂)、U0126组(ERK通路抑制剂)、Rap+LWDH组(mTOR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U0126+LWDH组(ERK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以不做干预的Control组作为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细胞ROS水平;检测自噬蛋白LC3B及ER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mTOR、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ROS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U0126等各组细胞的ROS水平皆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LWDH+Rap组蛋白LC3Ⅱ/Ⅰ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与Rap+LWDH组的p-mTOR蛋白表达下调(P<0.05),LWDH组、U0126组的p-ERK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ERK/mTOR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