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超选择性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蔓状型血管瘤紧急止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超选择性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蔓状型血管瘤紧急止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口腔颌面部蔓状型血管瘤急症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超选择性永久栓塞病灶和供血动脉。结果 DSA可以清晰显示蔓状型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及引流静脉,超选择性栓塞后原异常造影剂团状着色影消失,供血动脉大部分闭锁,达到影像治愈;出血立即停止,血管异常搏动和杂音消失;栓塞后患者仅有低热、局部疼痛肿胀感,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超选择性栓塞术对口腔颌面部蔓状型血管瘤急症出血患者的紧急止血治疗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rAVM)自然消退的血管造影(DSA)表现及其原因。方法详细报道1例先天性rAVM的患者,由于持续性血尿于第一次DSA检查后7d行第二次DSA检查,病灶消失,出现自然消退,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3例)对血尿时间、分型等临床资料及DSA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例第一次肾动脉DSA显示明显的畸形血管和动静脉瘘的rAVM征象,第二次肾动脉DSA显示上述征象消失,超选择DSA时显示一条出血小血管并顺利行肾动脉栓塞术,随访30个月无复发血尿和相关并发症,CT检查未见异常。包括文献报道共4例先天性rAVM出现自然消退,均以DSA明确诊断,其共同临床特点包括静脉曲张型、大量血尿、间歇性血尿、DSA后血尿消失或改善。结论 DSA是诊断rAVM的最敏感及了解rAVM动态变化最直接的方法,大多数先天性rAVM仍需介入或外科治疗,其自然消退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吉西他滨(Gemcitabine,商品名健择)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后选择性置管于胰腺癌的供血动脉,灌注吉西他滨1000mg/m^2;之后行内生场热疗,热疗同时经动脉留置导管灌注卡铂400mg/m^2;热疗后,用输液泵经动脉留置管灌注5-FU 1g,连用2d。随访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患者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8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2.20%,临床受益反应为44.40%,Kaplan-Meier法计算6、9和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33.33%,频数分布法计算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经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和5-FU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接着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栓塞后一周行手术切除。结果3例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均完全切除且出血量少。栓塞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颈静脉球瘤的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抑制肿瘤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术前栓塞加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动态增强与DSA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诊断仍有因难.本研究拟探讨FNH的MRI动态增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以提高FNH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和DSA影像资料.MRI检查26例,其中,平扫后普通增强扫描11例,动态增强扫描15例;DSA检查10例.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15例18个病灶动脉期呈显著强化,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1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中央瘢痕在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8个病灶均为动脉期迅速升高,门脉期至延长期缓慢下降,呈速升-缓降型.DSA检查10例1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血供丰富.8个病灶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更能敏感显示FNH中央瘢痕组织信号.FNH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征表现为速升-缓降型.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MRI动态增强和DSA检查可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ACE已经成为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碘油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栓塞剂,微球是一种新型的末梢栓塞剂,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微球栓塞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而且毒性较小,其临床疗效优于应用碘油的传统TACE;然而,一些学者则认为传统碘油栓塞更具优势。本文就这两种栓塞剂研究进展及其疗效对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钻(CoCl2)建立厌氧模型。构建HIF-1α小分子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特异性载体复合物,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沉默肝癌细胞HIF-1α的基因表达,分别利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癌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磷酸化AKT(p-AKT)、AKT和P13K在iTIRNA和(或)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表达HIF-1α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mRNA=0.002,P蛋白=0.003。特异性HIF-1αsiRNA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后,肝癌细胞HIF-1α(PmRNA和P蛋白均〈0.001)、VEGF(PmRNA=0.001,P蛋白〈0.001)和p-AKT(P§自〈0.001)的表达明显减少;AKT和P13K的表达显著增多,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蛋白值分别为0.032和0.020。结论:特异性siRNA干扰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内生场热疗(热化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3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热化疗组20例,于肝动脉置管,灌注吉西他滨后,再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卡铂及肿瘤区域内生场热疗60min,热化疗后连续肝动脉灌注5-Fu 3 d,第8天静脉应用吉西他滨1次。对照组19例,肝动脉置管及化疗方案同前,未行热疗。上述治疗每4周为1疗程。化疗期间观察化疗毒副反应、并发症及耐受性,随访期间的疗效评价以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PFS)和生存时间(OS)为主要参考指标,并对两组的生存数据进行生存评估。【结果】热化疗组共行107个疗程治疗,OS为7.2~ 85.8个月,中位OS为23.7个月,PFS为7.2~80.3个月,中位PFS为20.3个月。对照组共行100个疗程治疗,OS为6.0 ~ 22.3个月,中位OS为17.5个月,PFS为3.5~ 19.5个月,中位PFS为14.2个月。经Log-rank检验显示热化疗在延长患者OS和PFS与对照组的治疗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具有安全、微创、耐受性良好的特点,有望成为一个新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 及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畸形(rAVM)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价值及经动脉栓塞治疗(TAE)的方法及其疗效65377;【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月期间我院5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的rAVM患者的诊断经过以及TAE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0 ~ 60个月(平均38个月)65377;【结果】 患者经DSA检查后均诊断为静脉曲张型rAVM,自发性65380;无痛性65380;全程肉眼血尿是此型rAVM的惟一临床表现65377;肾动脉DSA能清晰显示rAVM的畸形血管和动静脉瘘,其中1例副肾动脉供血,1例第2次DSA时出现自然消退65377;DSA后5例均顺利以PVA和(或)微钢圈行超选择TAE,术后栓塞肾与全肾的体积平均比为(8.51 ± 4.84)%(范围4.52% ~ 18.31%)65377;术后肉眼血尿于1 h明显改善,15 ~ 48 h(平均28 h)内消失,随访期间未见血尿复发,无并发症65377;【结论】 临床诊断rAVM困难,在所有影像学检查中,肾动脉DSA是诊断rAVM的金标准65377;PVA和(或)微钢圈TAE治疗rAVM安全65380;简单65380;微创,中远期临床疗效明确65377;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超选择性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超选择性永久栓塞病灶和供血动脉。【结果】DSA可以清晰显示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及引流静脉,超选择性栓塞后原异常造影剂团状着色影消失,供血动脉大部分闭锁,出血立即停止,血管异常搏动和杂音消失;栓塞后患者仅有低热、局部疼痛肿胀感,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检查可直观地确定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病变范围和供血特点,超选择性栓塞术对头颈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